資金看好港股 慎防美歐衰退灰犀牛

2023-01-04 00:00

今年首個交易日港股以紅盤高收,恒指更在二萬點以上收市,由於本港與內地通關在即,加上美國聯儲局加息有望見頂,為投資者帶來憧憬,市場更期望「一月效應」出現,帶動港股今年節節向上。儘管香港基本經濟面有望改善,但港股能否否極泰來,並非取決於「一月效應」,而是視乎內地和外圍經濟情況而定,尤其不要輕視歐美衰退這頭灰犀牛。

恒指昨天低開後一度大跌四百七十七點,其後V形反彈,最後倒升三百六十三點,收報二萬零一百四十三點。雖然恒指如坐過山車,大上大落,但紅盤收市,讓投資者均期盼「一月效應」應驗。股市裏有所謂「首日效應」和「一月效應」,是指每年首個交易日或第一個月的表現,預示全年股市走勢,即首日或首個月的指數上升,全年便會錄得升幅,反之亦然。
「一月效應」非圭臬僅作參考

事實上,投資大行均看好今年亞洲股市,尤其是港股,對恒指目標預測介乎二萬點至二萬三千五百點,最樂觀的更認為恒指有望升至二萬四千五百點。大行看好港股,皆因港股過去三年受疫情和中美角力衝擊,已連跌三年,累計跌幅八千四百四十八點,跌幅近三成,令到恒指嚴重超賣,市盈率僅七點一六倍,認為港股估值偏低,現時入市,今年回報率有望領先全球其他指數。

大行看好港股,相信有兩個原因。首先,港股弱勢源於三年前內地爆疫並蔓延至全球,隨着內地宣布將於周日開關,內地與本港通關在即,即使通關初期會有限額,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逐漸恢復,相信會刺激本港零售、旅遊業,帶動經濟早日復甦,利好港股後市。

此外,儲局為壓抑通脹,過去一年多次大幅加息,市場預期儲局上半年會加息多兩次,息口便見頂,屆時強勢美元便沒有上漲空間,有利亞洲貨幣回穩。高利率壓抑美歐企業投資意欲,使當地經濟衰退風險正在升溫,反觀亞洲通脹壓力較輕,收緊貨幣政策和經濟活動機會較低,而內地在開關後推出連串穩增長措施,相信會帶動經濟快速復甦,為香港以至整個亞洲區經濟提供增長動力。環球資本出於逐利本能,醒目資金相信會從高估值的美歐股市流向估值較低的亞洲新興市場,而嚴重超賣的港股自然被看高一綫。

雖然港股被看好,首個交易日開門紅,但並不代表「一月效應」必定應驗,畢竟這只是統計學,僅供參考,絕不能作為投資圭臬。事實上,過去十年「一月效應」應驗次數僅四次而已,更多時候是出現相反現象,例如過去兩年一月恒指錄得升幅,但全年埋單卻大跌收場。
須緊盯內地開關陣痛持續多久

因此,投資者未來一年須緊盯內地全面放開防疫措施的震盪療法,能否像預期般在短期內挺過陣痛,即使有大量人口染疫,只是出現輕微症狀,而重症和死亡率並沒有大幅飆升。從最近北京、重慶、成都等大城市的地鐵乘客增長量達四成至一倍,以及車廂擠逼度來看,反映民眾再次如常返工、購物,逐步走出疫情陰霾,但最大考驗是新春過後,農村和三四綫城市能否挺過疫情大爆發衝擊。只要民眾發現新冠病毒減弱,便會全力投入經濟發展,讓刺激經濟政策成效得以顯現,增長引擎再度啟動及高速運行,最終利好A股和港股。

與此同時,投資者亦要慎防美歐衰退這頭灰犀牛撲埋身的風險。儲局首季可能放慢甚或暫時叫停加息步伐後,通脹是否繼續向下回落,企業是否繼續收縮業務和裁員,若儲局無法遏制滯脹風險,美國經濟便有可能硬着陸。歐洲受俄烏戰事衝擊下,通脹持續高企,加上衰退逼近眉睫,可能觸發「歐豬」債務風險,歐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緊密相連,一旦一方有事,隨時會影響環球金融市場穩定。

投資者要在瞬息萬變的股海中逐利,不能過分迷信一些統計學現象,需時刻提高警覺和緊盯市場變化,才能趨吉避凶,將損失減至最低。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