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與KPI相結合 扭官僚塞責作風

2022-11-24 00:00

新一份審計報告出爐,揭露多個公營部門低效、浪費公帑陋習,但卻欠缺像往年的重磅個案,令人擔心報告有愈益弱化的趨勢。市民期望在特首李家超上台後為各部門引入關鍵績效指標(KPI),有助審計署今後審計工作,更有效監察各公營部門表現和公帑運用,並讓相關部門切實落實改善建議,提升施政效率。

審計報告批評土木工程拓展署二〇〇八年未敲定安達臣道行人天橋工程設計便已招標,結果翌年須大幅改動設計,承建商提出索償,最後工程超支近十億元。報告亦批評運輸署考車牌筆試二十年沒更新過試題,路試排期動輒要等約三百至四百天不等,因運輸署規定所有考牌官每天都要先到何文田培正道考場報到,再由電腦抽籤分配到各區監考,署方雖曾檢視透過即時通訊軟件直接安排考牌官前往考場,但最終未有採納,令路試輪候時間進一步惡化。至於當局正推動基層醫療,並有意在各區設立康健中心,但審計報告指葵青康健中心自三年前啟用至今,大部分服務量均未達標,醫衞局歸咎於黑暴和疫情,令面對面服務不時停止。
報告起輿論壓力卻欠阻嚇力

今次遭批評的不乏審計報告常客,即使報告沒有用上很嚴厲的批評字眼,但仍引起不少市民共鳴,以運輸署為例,駕駛人士和「學神」都曾為續牌或排期考路試而備受折騰,運輸署明知有更好方法可紓緩情況,卻沒有接納,顯然是沒有嘗試以市民角度來看待問題。至於土木工程拓展署更犯了不依程序辦事的低級錯誤,結果導致超支,讓納稅人要多花冤枉錢,遭點名批評是理所當然。

審計署當年成立,旨在為公營部門提供獨立審計服務,因公眾不易獲得公營部門開支細節,而審計署是唯一機構可索取相關重要資料,透過每年發表兩份衡工量值報告,替納稅人把關,確保公帑用得其所。但審計署工作並不是審計公營部門帳目那麼簡單,還要監察公營部門的表現,是否合乎成本效益,若表現不符預期或有怠惰時,提出改善建議,從而提升施政效率。

儘管審計報告繼續揭發一些政府部門行政失當或濫用公帑,但近年報告予人「減辣」之感。過往當相關部門被審計報告點名炮轟,整個部門猶如當頭棒喝,往往打醒精神聽取報告的建議作出改善。然而有一些部門表面回應接納審計署建議,但其後卻依然故我,可能與審計報告只起短期輿論壓力,沒有任何阻嚇力有關,因過去沒有任何官員或公務員因被審計報告批評而遭到問責,讓他們抱着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的敷衍塞責作風。
強化審計角色公帑用得其所

即使審計報告有弱化趨勢,但對港府仍有警示作用,就是市民對官僚塞責作風不滿,希望政府服務質素有所提升,這與李家超施政理念合。李家超由參選特首到上任,都一直強調以結果為目標,並在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對多個政府部門訂立逾一百項指標,包括KPI,以便監察各部門工作項目進度是否符合要求,若進度有偏差,可及早介入,從而提升施政效能。引入KPI能否改變官僚敷衍塞責作風,提升部門表現和公帑運用,仍有待時間驗證。

市民期望李家超的施政新風能掃除官僚怠惰作風,打造一支高效、貼地的施政團隊,而審計署今後在審計時,應將李家超對各部門所訂立的KPI也一併考慮,從而起鞭策作用,讓各公營部門在履行職務時要兼顧效率,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從而提升政府服務水平,讓市民感受到政府施政新氣象,亦可強化審計署監督政府的角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