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诊疗所|45岁男无病徵大肠生瘜肉险患癌 医生吁小心7大习惯防大肠癌 (附检查方法)
2022-10-17 00:00
大肠癌是香港第二位的癌症杀手,最近一名45岁男子没有病徵,却在大肠镜检查中发现有几颗瘜肉,险变成癌症!今集《专科诊疗所》邀请到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施藴知分享不同的检查大肠方法,亦建议大家注意7大生活习惯预防大肠癌。
何谓大肠癌?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在2019年有逾5,500人发现患有大肠癌,属第二位常见癌症;另外,有逾1,000人因为大肠癌而逝世,属第二位癌症杀手。而男士患大肠癌的风险比女士高。
施医生指,我们的肠部分为几个部分:食物到达小肠后,会进入大肠会经过升结肠,然后进入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以及直肠,最后排泄出去。如果癌症在这里任何一个部分发生,都会称为「大肠癌」。
瘜肉或会演变成大肠癌
施医生续指,大肠癌不是突然出现,它由不同的阶段演变而成,相信最初可能是一些瘜肉问题;经过5至10年之后,便有机会演变成癌症。因此,瘜肉分不同的种类或期数,属于良性的包括:增生性瘜肉及发炎性瘜肉。当瘜肉开始变化时,我们称为「管状腺瘤」;若再变化,就会变成「绒毛状腺瘤」;再下一步就会变成癌症。若及早切除瘜肉,就可减低变为癌症的风险。
家族有大肠癌病史 风险高3倍
施医生表示癌症的风险都有很多,但主要会跟年纪有关,年纪愈大,患癌风险相对增加。大肠癌亦与遗传有关,假如父母、兄弟姊妹或一些近亲患有大肠癌的话,自己的患癌的风险也会高达3倍,也会和一些遗传的瘜肉问题有关系。一些后天因素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例如吸烟、饮酒、肥胖、过重、少运动、少吃纤维、排便不畅顺等。
大肠癌的症状
施医生分享大肠癌的普遍症状,包括:腹痛、大便出血、者大便习惯改变。例如,平时每天大便一次,现在可能一天去几次或者几天去一次大便;或者大便的形状改变了,由一条条、很完整的大便,变成一粒粒或者是比较稀烂的形状。假如出现消瘦或者食欲不振,大肠癌病情已属比较后期。
4个检查大肠的方法
有时大肠癌早期的时候未必有症状,即使其中一个症状便秘也是都市人常见的问题,有时难以了解自己大肠的健康状况。施医生为大家介绍4个检查大肠的方法。
病例分享:45岁无病徵男大肠生瘜肉
定期验查大肠非常重要,及早发现,可以减少瘜肉变成癌症的机会!施医生分享病例表示,她最近遇到一位45岁男病人没出现大肠癌症状,但却发现肠道生瘜肉,险变成癌症!这名男士已届中年,接受了一连串身体检查,在验大便隐血时留了2个样本,其中一个样本验到有阳性反应。但他本身没有肚痛、排便问题或大便出血,遂再照大肠镜进一步检查。
施医生指,一照大肠镜,就发现有几颗瘜肉,其中一颗像拇指般大。医生切除这瘜肉分析化验,发现它是一个管状绒毛状的腺瘤,若不及时处理,下一步便会变成癌症。
瘜肉或会复发
施医生指,切除瘜肉可以避过患大肠癌一劫,不过即使今次切除了瘜肉,也有机会随著患者年纪增长而复发。或者,患者也可能有隐藏著遗传的问题,因此仍然有复发的风险。她建议长过瘜肉的人都要不时做检查,预防大肠癌。
7个生活习惯预防大肠癌
施医生分享一些日常生活及饮食上的贴士,保持身体健康,有助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同场加映:26种防癌食物
维持健康饮食,有助预防癌症。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网站列出以下26种有助预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类等,不妨多吃:
记者:Ricca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