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课程】慕光英文书院改革STEM课程 校内建「亚马逊生物教室」

2020-12-18 18:16

慕光英文书院近日在校内增建「亚马逊生物教室」,饲养了二十只两栖及爬行类动物。
慕光英文书院近日在校内增建「亚马逊生物教室」,饲养了二十只两栖及爬行类动物。

近年很多人称呼小狗、小猫等动物为毛孩,可见港人对猫狗的喜爱,不过,值得爱护的动物岂止猫狗,相对较少人饲养的两栖及爬行类动物,同样需要大家的爱护。Elsie知道,位于观塘区的直资中学慕光英文书院,最近斥资二百万元,在校内建造一个「亚马逊生物教室」,除饲养二十只珍禽异兽,包括变色龙、猪鼻蛇、缅甸陆龟、红南美蜥等等外,还配合AR(扩增实境)及VR(虚拟实境)设备,让学生如置身亚马逊森林,研究和探索自然保育,提供不一样的STEM(科学、科技、机械和数学)教育。

Elsie早前到慕光参观「亚马逊生物教室」,该教室由两个课室组成,一边放了AR及VR等教学设备,另一边则布置得俨如小型动物园,住了十七只两栖及爬行类动物(另有三只在实验室),主要由学生照顾,包括喂食和清洁,有同学更负责带巨龟散步,难怪动物们跟同学都显得特别亲近。好像Elsie就看到一条名叫Lora的黑白泰加巨蜥,当看见照顾它的同学时,似乎特别生猛,同学亦可把它一拥入怀;至于另一位女生同样巾帼不让须眉,面对一条名叫「奶茶」的球蟒,毫无惧色,还让奶茶围住她的双手,摆甫士给大家拍照。

教室的另一亮点,就是一个大型的水陆雨林缸,内里种了蕨类、苔藓类、水草和凤梨科植物等,并设智能洒水系统,维持植物生命。该校的创新科技教育领域总监兼科学科科主任欧达江同Elsie讲,从水陆雨林缸的生态系统,可带出生物的多样性,「下阶段将再放些鱼和青蛙仔进内,利用他们的排泄物,圆满该生态系统。」

听助理校长张永丰讲,原本请人制作一个水陆雨林缸,材料连工人薪金,费用起码要三四十万元。为了节省费用,欧主任和同学就想到利用烂货架重新装嵌,废物利用;另外,他跟廿多位对动物有兴趣的同学,更成立两栖及爬行学会,专门负责照顾动物和打扫教室。

校长梁超然说,设立「亚马逊生物教室」的想法,源于两年半前,当时他跟老师们商讨该校STEM教育的定位时,发现学界多教编程、砌机械人和LEGO等,但他们却希望该校的STEM教育,可符合老师的兴趣和专长,并切合校情、条件和配套,后来联想到以亚马逊森林,作为教科学的途径。

「香港虽然是亚热带地方,但小朋友除了在主题公园和金鱼街外,能接触稀有、濒危绝种动物的机会较少,然而地理和生物科里,却常教授有关知识,于是就想到把亚马逊森林放入慕光,并申请优质教育基金,取得二百万元成立『亚马逊生物教室』。」梁校长说,为了让同学有更多饲养和接触动物的训练,又可认识不同地貌,故教室亦增设AR和VR设备,以科技弥补现实上的限制,未来并计画邀请小学生到教室参观,以不同方式推广STEM教育。

欧主任补充,藉「亚马逊生物教室」,相信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对科学和生物科的兴趣。「学生饲养动物时,也可学到学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探索、尝试等,而这些方法,在教科书是冷冰冰的。但同学在教室内看到动物,定会产生好奇心,并会问『点解?』,当学生问『点解?』,教育就随之开始。」

在实验室安全指引和教育局的限制下,公立学校不可以养猫、狗、免仔等哺乳类动物,故「亚马逊生物教室」只能饲养两栖及爬行类动物,而动物的来源,大部分从渔农自然护理署,以及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等非牟利组织领养,藉此提倡领养代替购买的信念;校方拣选动物时,亦只会选择性格温驯的品种,并教学生如何安全地和动物相处,避免发生危险。

现时「亚马逊生物教室」仍是试运阶段,下学年校方会在初中的STEM课堂和科学科,以至中四的生物科,加入「亚马逊生物」元素,并在特定时间开放教室,让同学参观。欧主任说,未来校方会改革或增润科学课程,例如中一科学课会讲濒危物种,课堂就会教学生观察生物、如何分类;中二就会教呼吸系统和植物等。

事实上,教室的成立,亦可训练学生的耐性,甚至让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读中四的两栖及爬行学会主席梁铭轩,自小已喜欢爬虫类和小动物,可惜因土地和金钱等问题无机会饲养,故学校成立教室后,他有机会接触动物之馀,更学到从细微地方看动物的健康情况,例如眼睛是否正常、鼻孔内是否有异物等,对其他好奇的同学,亦可指导他们如何跟动物相处;同是中四生的副主席李漪莹,坦言加入学会后,萌生日后当兽医的念头,对未来不再感到迷惘。

文:Elsie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2月18日教育版专栏「家长八达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