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新常态下的静观艺术

2020-10-29 14:02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近年在社会上流行的禅绕画,由数年前一本《秘密花园》的填色册开始。香港人生活繁忙已在世界闻名,但为何在连吃饭时间都欠缺的情况下,还可抽空去玩填色游戏?实在耐人寻味!人们每天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生活冲击,承受的压力已教人难以负担,疫情之下更是无所适从。如果能够通过艺术来自我疗愈,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压和抒发情绪的方法;流行艺术的应运而生,是有迹可寻的。

在校园进行如禅绕、曼陀罗等正念和静观活动,老师除可通过活动协助同学了解自己、控制情绪,也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可谓既有趣又实用,十分值得推介。有些人或以为这类艺术带有宗教性,其实那是名称的误导。正念是属于心灵的修炼,本身是无分宗教信仰的;是不同的宗教都以这类活动来作心灵静修,才令人产生误解。如曼陀罗(mandala)本身是梵文,有圆圈之意,自古以来已被灵修团体广泛应用,甚至连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 Jung)亦以此医治精神病患者,解读他们的潜意识及心理变化。

本人过往也曾在学校配合心灵教育,在视艺科课堂设计过不同形式的正念艺术,如纸碟、胶水樽、石头、透明雨伞等都可以是好素材。正念艺术要发挥最大的影响力,重点不在乎制成品,而是进行的环境、气氛和过程。同学们在禅钟声或泰泽之音的净化下,能够放松心情,进入忘我的创造状态,并跟随着原本毫无头绪的画笔,感受着内心跳动的节奏,随心而绘,画出自己心中从未经历过的颜色与綫条。眼看着每张学童天真烂漫的面容和每幅如启蒙期的涂鸦彩绘尽现在视艺室里,这不就是大家理想中的一次教与学的忘忧艺术之旅吗?

艺术创作本身就能让人释放思想,表达心灵,情感的喜、怒、哀、乐,皆可从艺术创作中表达,但是要学生掌握纯属的绘画技巧去表达自我其实并不容易。现在不如反璞归真,抽一两节课放弃技巧,给同学利用基本的綫条与色彩元素,让他们美丽的身、心和灵都得以展现出来。

梁崇任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副会长、资深艺术教育工作者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29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