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教育】表达情感: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2020-10-28 12:1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人的情感表达源于对所接触人事物的自然生理反应。情感一旦产生,会唤起呼吸、血管、肠胃、内分泌等各方面的生理反应,并通过皮肤电压、血压、心跳、腺体分泌等生理指标自发地表现出来。它们大部分属于无条件反射。这些生理反应一方面使人能够在事前形成必要的生理、行为和精神方面的预备状态,同时使人能在过程中正确地引导生理、行为和精神活动,继而在事后对各种事态关系的变动情况作出正确的结论,并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个同类事物的出现,形成必要的预备状态。如此的生理反应是最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

体验感受

然而,每个人的感受其实是难以言喻的,故要旁人去理解自己,或自己去理解旁人的感受,是殊不容易的,而要欠缺人生经验的年轻人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则是难上加难了。

我们许多事情的反应和感受其实多来自过去的经验,故可从日常生活、经历,协助青少年学习丰富内心感受。例如从朋友的纷争中,明白害怕、愤怒、冲动、难过、内疚等情绪;亦可透过参与比赛,感受紧张、战竞、渴望、矛盾的状态;亦因亲人的离世,明白悲伤、思念、珍惜等情感;甚或于旅行中,了解开心及兴奋等心情。当我们从不同情况中体会不同感受,也较容易联想到他人的类似遭遇会有何感受。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子非鱼」的同理心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重点在于我们能否察觉及明白自己与别人的情绪,并作出适切的反应,而能够适当地表达情感是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引导青少年学习如何理解别人的看法和反应;体验别人的感受即同理心,均为学习表达情感的重点。当然,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分析情绪和感受,但篇幅所限,今天集中讨论同理心。

众所周知,庄子与惠施有过一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有一种天赋——可以尝试在对方的角度想像对方的感受,哪怕是人,或是鱼,因此庄子才会说在濠水旁看到鱼而知道它们快乐,而惠施则明显没有作出类似的尝试。我们先别争议庄子是否真的知道鱼的快乐,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可以和庄子一样,尝试察觉他人、动物的处境、感受。这在某程度上,是我们可以有同理心的条件。

一九二○年心理学家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首度引用Empathy(同理心)一词,即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位置,换位思考,愿意尝试身同感受地理解别人在其处境内所经历的感受。同理心跟同情心不一样,同情心并没有身同感受的元素在内。

具同理心的人,因为理解对方的感受,会尽量避免做出令对方难堪的行为,懂得体谅及尊重别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指出同理心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认知同理、情绪同理及同理关怀。

认知同理指了解别人的想法及观念,是同理心的基础。例如透过说出感受,表达我们理解对方的感受。比如妈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与好朋友因旅行地点而争论,现在感到很矛盾及难过。」当中不涉及认同与否,重点在表达理解对方的感受。

情绪同理是感受到别人的感受。例如孩子看来很愤怒,追打及责骂取笑自己身形矮小的同学,家长可以在协助孩子时,先明白︰「若别人取笑我的身形,我也会感到尴尬、受伤及无奈!」先尝试理解孩子的反应,而不是立刻批评或教训。

同理关怀则是不但明白及了解别人的感受,更会把想法变为行动。深水埗明哥,因为曾经做过酒楼、大牌档及小型食肆厨师,受过贫困的苦,经历过及体会到基层人士面对的问题,于是透过派发免费饭盒,令基层人士有被人关顾的感觉。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如何提升同理心?

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ustav Jung)曾说,永远不要有企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他指出每个人面对阳光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觉得很温暖,有的人会觉得刺眼,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躲避。我们透过不同方法表达情感,当然希望如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成功方程式里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学会与别人相处。」更重要的,我们要明白,如荣格所言——「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总括而言,具同理心地表达情感的方式包括:

1. 利用日常生活或经历,尝试辨识情绪的能力;

2. 多倾听,藉询问再确认对方的感受;

3. 想像以别人的身分过一天,并写成日记;

4. 透过观赏电影、阅读小说,观察他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5. 记下与别人的对话,回想缺乏同理心的部分,再反覆练习。

遇到闹情绪的情况,先将大家的情绪降温,我们才有空间沟通、讨论。情绪教育的重点是希望大家明白及接纳自己及别人也有情绪,透过有同理心的情感表达,令大家也能有沟通空间。

是的,我们都不是鱼,却可像庄子一样,尝试知鱼之乐,知人之感受。

(六之四)

文︰善牧会玛利湾学校林泳施校长、李家豪老师、家庭治疗师及IB满分状元妈妈康志敏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28日教育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