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国际教育枢纽 香港正当其时

2023-07-03 00:00

特首李家超提出,利用本港高等教育制度良好基础及优势,发展巩固香港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区域枢纽。近期,发展国际教育枢纽成为热门话题,从立法会议员、教育组织,到教育局局长,纷纷提出各种设想建议。

这些建议角度与侧重点不同,从扩大宣传、配合抢人才、增加大学本科非本地生名额,到吸纳邻近地区中小学生,以解决本地生源不足需要「杀校」等问题,不一而足。香港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与资源,而内地以及其他邻近地区学生对国际升学又需求殷切,现在正是发展国际教育枢纽的良好时机,应该乘势而上。
有条件打造自家教育品牌

教育对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拓展国际影响力,重要性不容忽略。早在二○○九年,特区政府就将教育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提出发展「区域教育枢纽」,但多年来只见外国教育机构来港举办展览,香港很少去外地举办教育展。

香港拥有优良教育体系,具备两文三语和国际化优势,在去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中,本地五所大学打入全球百大;《金融时报》(FT)的学科排名,多所本地大学亦名列前茅。基础教育方面,中学文凭试(DSE)资历,已获近三百所海外院校认可,港生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画(PISA)三个范畴排名前十,香港诞生过不少国际预科文凭试(IB)「状元」。在在说明,香港有条件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并具备成为国际教育枢纽的条件。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邓飞早前建议,因应本港学童人口持续下降,应引入东南亚或内地学生,并从私立及直资学校做起,再扩展至津贴学校。他三月更带队去菲律宾「抢学生」,向当地华侨宣讲香港的优质教育,称这是解决「杀校」的长远之道。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则认为,教育首要是培训本地人才,学生成长还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家人的关爱等。她建议要「省靓招牌」,有系统地宣传推广本港优质的国际学校,可以提供不同国家课程;配合发展「八大中心」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本港已与海外不少地区签署合作备忘,未来亦考虑吸纳更多高端人才与「一带一路」沿綫学生。

两者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并不矛盾。发展教育枢纽,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产业,亦是经过百多年积累,才有今日的成就。发展教育枢纽,亦要抓住机遇。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内地学生近年留学欧美都受影响,「就近留学」成新趋势。
应设跨部门小组统筹工作

据统计,在东南亚留学的内地学生人数已达十万之众。香港在争取内地学生方面,已然落后于星马泰。但香港仍具独特吸引力,去年内地来港升学的申请人数较前年上升,其中岭大、浸大的内地报名人数,分别增长六成及五成,港大的内地生录取比例更高达五十比一,内地学生来港参加DSE考试人数近年亦大增。这些都为香港的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机。

发展教育枢纽,不能仅靠食老本,本港的教育、土地、房屋、入境等政策均须做好配套。因此,仅靠教育局推动并不足够,政府应设立跨部门小组,统筹相关工作;在扩大海外推广之馀,应增拨资源,发展寄宿学校;可与各种国际考试组织合作,发展国际考试中心及应试补习中心;除大学外,亦应鼓励自资大专、国际学校、直资名校发展大湾区分校,以解决本港土地不足问题;配合抢人才,到东南亚与内地去「拔尖」,同时在入境政策上鼓励留学生及专才家人移居香港。若可在发展教育枢纽「抢人才」的同时,纾缓本港的「杀校」危机,何乐而不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