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新政策出台 但中國大數據優勢不會變

2021-07-13 22:57

中國能否撼動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這是一個老生常談,不過,最近出現了一個微妙變化,一切從滴滴出行事件說起。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7月10日發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擬要求擁有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公司到國外上市,必須向相關機構申報有關網絡安全的審查。論者認為滴滴出行出事導致新政策出台。

《華爾街日報》即時訪問知情人士稱,中國政府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有效監管「那些擁有海量寶貴數據的科技公司」。問題的重心在哪?我們可以從今年3月《美國之音》一篇評論找出事件的端倪。文章稱︰「中國希望支配世界,不是憑藉導彈、航母,而是靠控制人工智能(AI)、雲計算和其他未來產業。」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在5G、AI 等新興高科技領域的確有趕上美國的趨勢。但不是說「中國在所有可以領域,在很多方面都趕上了美國。比較關鍵的是,中國在很多新興高科技領域,很多以數據為基礎的領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在這些領域,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這裡領域,他們可以說是趕上了美國。」中國收緊數據管理,是否意味削弱本身的獨有的競爭優勢?

AI專家李開復早已言明,2010年AI取得「深度學習」的技術突破時,美國以發明原創的優勢變得平庸,進入以「深度學習」為主導的發展階段,是以應用為主,並不是依賴尖端專家的參與,中國擁有比美國多很多的工程師,這是優勢之一,再者,「深度學習」需要大量數據輸入進行運算,愈多數據能產出愈多場景應用,也推動了技術的升級。他說:「在AI時代,數據就是新的石油,而中國就是新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美國之音》認為中國的大數據優勢是建立於政府對個人隱私的忽視。一位中國大數據工程師透露︰「AI 技術不是門檻,獲取大量的數據是門檻,美國對於數據隱私方面的保護,制約了AI技術發展。在AI的某些應用技術上,因為中國獲取數據較為容易,已經比美國同行做得更加出色了。」中美科技競爭以AI為關鍵,而AI又以大數據為先,美國如何超前中國?芯片、軟件可以對中國施行禁制,中國的大數據,美國是沒有辦法動腦筋。然而,大數據是一把雙面刃,例如滴滴出行,它有大量外資背景,之前不受制約赴美上市,這帶來大數據外泄的風險,問題是中國還不止於這間擁有海量數據的公司。

《德國之聲》訪問一位中國研究專家,他表示︰「中共在100年內發展了逾9000萬黨員,而騰訊10年前推出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微信現已有12億多的月活躍用戶。這也意味著,騰訊掌握的實時數據比中共還要多。」這可謂一語中的。問題被發現了,對於管治效率很高的中國而言,將不會再成為問題。

《環球時報》日前評論「網信辦」加強監管的目的,決不是為了打擊互聯網民營企業,「而是要把規則真正樹立起來,構建起助於保護競爭、促進互聯網企業整體加快發展的大環境。」中國模式是先試先行,無論如何,中國仍將有力的撼動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這已經不是預測而是常識範疇之內了。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