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少數族裔區域爆疫 言語不通欠支援
2021-01-21 07:15
今次油尖旺的疫情以新填地街為起點,其中四幢互通的大廈兩周內錄二十七宗確診個案後,港府向大廈發出隔離檢疫令,惟疫情繼續蔓延,當局首次以街道劃界,指定範圍內的大廈若在十四日內出現一宗確診個案,住客及曾訪問人士均須強制檢測。然而,由於區內有大批不諳中文的少數族裔聚居,難以接收防疫及檢測資訊。
政府被批後知後覺
油尖旺區議員朱子洛稱,近半油麻地佐敦一帶居民為尼泊爾人,除了年輕一輩具備英語讀寫能力外,長者一般只懂尼泊爾語,惟港府早期在區內分發的強制檢測信息,僅以中英文形式發布,大批居民於是不知所措,「有好多人以為要自己付費檢測,也不知道自己居住大廈的檢測限期,情況很混亂。」猶幸其辦事處早已聘請尼泊爾裔助理,他於是每日根據最新疫情發展,製作以尼泊爾語撰寫的單張及海報,在區內張貼及派發。
同區區議員何富榮則指,區內近半居民不懂中文,爆疫後接獲很多查詢,當中不少屬較基本的資訊,如哪些大廈屬強制檢測範圍、哪些人士須強檢等。衞生防護中心曾在區內辦健康講座,以廣東話進行,何引述出席的非華裔街坊坦言不太明白講座內容。何富榮近期在社交平台重要帖文加上尼泊爾文,他認為政府一直是「出事先會做事」,加上未有處理少數族裔區域爆疫的經驗,致爆疫最初的抗疫效率較低,期望當局會陸續改善措施。
無少數族裔語翻譯資訊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多元文化、復康及社區服務總監張牧恩亦留意到,衞生署會到區內的疫廈逐家逐戶拍門,向住客講解檢測安排,但其他大廈則無類似做法,居民只能自行了解詳情。然而,衞生防護中心網頁的最新資料,其英文版本往往比中文版本延後多時方會更新,亦無提供少數族裔語言的翻譯,令區內的尼泊爾人無所適從。
張牧恩坦言,考慮到疫情傳播風險,他未敢大幅增加外展次數,只好在區內大廈張貼海報,以尼泊爾語講解檢測流程等注意事項,另外又以尼泊爾語錄製語音訊息發放,令未能閱讀文字的長者,也能接收最新防疫資訊。
朱子洛表示,港府直至本周初,終於派發印有尼泊爾語的單張,並有在檢測點安排一至兩名懂尼泊爾語的人員在場協助,但他以周一傍晚的情況為例,位於廣東道的流動檢測車一度有近百人排隊,恐有人群聚集播疫的風險。他建議港府將部分檢測改為採集深喉唾液,減少等候的人群。
警察拍門誤會因染疫被捉走
上述種種情況,或顯示本港距離種族共融尚有一段距離。關注少數族裔議題的融樂會傳訊主任鄭鈺憙受訪時透露,有須檢疫的尼泊爾人士不知所住大廈成「疫廈」須檢疫,遇到警方清晨拍門通知時感驚惶失措,誤以為自己因新冠肺炎要被捉走,遂致電同鄉求救,凸顯少數族裔獲取抗疫資訊的重要性。
倡統一發放途徑多語言翻譯
政府在爆疫後數日,才派懂少數族裔語言的人在檢測站及疫廈聯絡居民,加上尼泊爾語及烏都語的宣傳片至近數日才上載到網絡,鄭認為政府反應後知後覺,在亂象出現後才補救是太遲。
鄭鈺憙續稱,當局於區內辦廣東話講座及派發傳單,顯示政府對少數族裔文化的敏感度低。原因是不少尼泊爾人只懂聆聽及說家鄉話,不懂看尼泊爾文,他們慣以通訊軟件轉發語音訊息為溝通方式,故拍短片、錄語音訊息或者親身「洗樓」拍門宣傳,才是最適合的做法。
疫情至今一年,鄭鈺憙強調,這些工作理應一早做好,融樂會一直提醒政府需做好少數族裔的防疫,亦持續有向少數族裔督導委員會反映意見,惜當局未制訂應變計畫,亦無善用八間少數族裔資源中心傳遞資訊,鄭坦言對當局的應對能力感失望,根源問題是政策不足增加抗疫難度。
繼油麻地劃出強制檢測範圍後,港府周二亦於深水埗設強制檢測區域。張牧恩指出,油麻地在進行強制檢測期間,除了衞生防護中心的職員外,社會福利署及民政事務署等部門,亦有發布檢測相關的資料,導致信息混亂。他建議各部門統一資訊發放途徑,並同時提供多種少數族裔語言翻譯。此外,流動檢測站亦應安排翻譯,方便少數族裔在現場了解流程,減少疑慮。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透露,深水埗區內有一些越南裔露宿人士,他亦留意到當局劃界的範圍內常有無家者停留,若深水埗被界定為「疫區」,無家者將無處可逃,繼續留在街上亦有感染風險。他促請政府將社區會堂改作臨時收容中心全日開放,讓無家者入住,減少社區的交叉感染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