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廈屋」改裝過渡房費心思 壓縮建築費增單位

2021-01-18 04:03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首個工廈改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在上月批出撥款,準備在今年中動工改裝工廈的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透露,設計過程花上不少心思,須克服現有法規的多個限制,特意於每層均增設採光較充足的公共空間,以彌補設於中央部分單位採光不足的問題,又特別將大廈電訊房的面積縮細約三分一,令整個項目單位數目增至最多的一百一十六個。由於工廈本身曾進行大型維修,毋須改裝消防系統及升降機,加上不設明火煮食,能以小型工程方式進行改建,小組初步估計可將每個單位的建築費「壓縮」至四十萬元的水平。

  運房局上月公布,觀塘鴻圖道八十六號的大偉工業大廈成首個工廈改建過渡性房屋項目,日前已獲「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畫」評審委員會,批出上限六千一百五十萬元的撥款,目標今年中動工;如一切順利,於明年首季入伙,惠及一百一十六個家庭,涉及約三百七十人。

  運房局副局長蘇偉文接受本報專訪時首度開腔談及該項目,盼今次申請創下先例,可將經驗「輻射開去」,讓其他工廈業主看到成功的例子,緊接於短時間內再出現其他申請個案。蘇偉文提及,曾聽到其他建議,盼政府在現有住宅市場覓過渡屋單位;惟他認為,有關做法等同「與現有租客搶」,反觀改建工廈成過渡屋可直接增加房屋供應,解決基層市民居住不適切住屋單位的問題。

  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二)黃永雄進一步指出,因應工廈設計與住宅分別頗大,設計過程出現多項技術困難,需要在合乎法規下克服,包括工廈一般內櫳較深,因此部分位於中央位置的單位,出現採光不足的問題;為符合法規,局方特意於每層均增設採光較充足的公共空間,以彌補部分單位採光不足的情況。在克服相關法規問題後,當局進一步為單位進行設計。黃永雄透露,局方考慮了多種方法,以增加單位數量,包括將電訊房的面積縮細約三分一,以多增建一個單位。

  該廈日後將提供適合兩至四人居住的單位,局方亦重視住戶的居住空間,預料人均居住建築面積七十五方呎,當中屬最大戶型的四人單位,建築面積介乎三百七十三至四百零五方呎。黃指,今批單位的設計類似公屋,內櫳主要長形設計,沒有分間房間,讓住戶能夠按自己心意擺放家具。

  就評審委員會批出上限六千一百五十萬元的撥款,扣除每個單位數量後,計算出每個單位改建費用達五十多萬元,惟黃永雄解釋,有關撥款僅為上限水平,惟因應該廈本身曾進行大型維修,消防系統及升降機均較新淨,同時本身建築結構鞏固,加上不設明火煮食,能以小型工程方式進行改建,故有助減低成本,初步估計每個單位的建築費僅約四十萬元。

  工廈改建過渡屋的計畫推出多時,近日終於出現首宗申請。當局承認,近日不乏業主向政府查詢,將工廈改建過渡屋的情況,惟蘇偉文強調,並非所有工廈物業均合適,當中若物業位於工業用地,因區內亦有其他工業活動,因此政府不會考慮;同時政府亦只會考慮全幢物業改建的方案,以避免大廈仍有其他工業活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