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少数族裔区域爆疫 言语不通欠支援
2021-01-21 07:15
今次油尖旺的疫情以新填地街为起点,其中四幢互通的大厦两周内录二十七宗确诊个案后,港府向大厦发出隔离检疫令,惟疫情继续蔓延,当局首次以街道划界,指定范围内的大厦若在十四日内出现一宗确诊个案,住客及曾访问人士均须强制检测。然而,由于区内有大批不谙中文的少数族裔聚居,难以接收防疫及检测资讯。
政府被批后知后觉
油尖旺区议员朱子洛称,近半油麻地佐敦一带居民为尼泊尔人,除了年轻一辈具备英语读写能力外,长者一般只懂尼泊尔语,惟港府早期在区内分发的强制检测信息,仅以中英文形式发布,大批居民于是不知所措,「有好多人以为要自己付费检测,也不知道自己居住大厦的检测限期,情况很混乱。」犹幸其办事处早已聘请尼泊尔裔助理,他于是每日根据最新疫情发展,制作以尼泊尔语撰写的单张及海报,在区内张贴及派发。
同区区议员何富荣则指,区内近半居民不懂中文,爆疫后接获很多查询,当中不少属较基本的资讯,如哪些大厦属强制检测范围、哪些人士须强检等。衞生防护中心曾在区内办健康讲座,以广东话进行,何引述出席的非华裔街坊坦言不太明白讲座内容。何富荣近期在社交平台重要帖文加上尼泊尔文,他认为政府一直是「出事先会做事」,加上未有处理少数族裔区域爆疫的经验,致爆疫最初的抗疫效率较低,期望当局会陆续改善措施。
无少数族裔语翻译资讯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多元文化、复康及社区服务总监张牧恩亦留意到,衞生署会到区内的疫厦逐家逐户拍门,向住客讲解检测安排,但其他大厦则无类似做法,居民只能自行了解详情。然而,衞生防护中心网页的最新资料,其英文版本往往比中文版本延后多时方会更新,亦无提供少数族裔语言的翻译,令区内的尼泊尔人无所适从。
张牧恩坦言,考虑到疫情传播风险,他未敢大幅增加外展次数,只好在区内大厦张贴海报,以尼泊尔语讲解检测流程等注意事项,另外又以尼泊尔语录制语音讯息发放,令未能阅读文字的长者,也能接收最新防疫资讯。
朱子洛表示,港府直至本周初,终于派发印有尼泊尔语的单张,并有在检测点安排一至两名懂尼泊尔语的人员在场协助,但他以周一傍晚的情况为例,位于广东道的流动检测车一度有近百人排队,恐有人群聚集播疫的风险。他建议港府将部分检测改为采集深喉唾液,减少等候的人群。
警察拍门误会因染疫被捉走
上述种种情况,或显示本港距离种族共融尚有一段距离。关注少数族裔议题的融乐会传讯主任郑钰憙受访时透露,有须检疫的尼泊尔人士不知所住大厦成「疫厦」须检疫,遇到警方清晨拍门通知时感惊惶失措,误以为自己因新冠肺炎要被捉走,遂致电同乡求救,凸显少数族裔获取抗疫资讯的重要性。
倡统一发放途径多语言翻译
政府在爆疫后数日,才派懂少数族裔语言的人在检测站及疫厦联络居民,加上尼泊尔语及乌都语的宣传片至近数日才上载到网络,郑认为政府反应后知后觉,在乱象出现后才补救是太迟。
郑钰憙续称,当局于区内办广东话讲座及派发传单,显示政府对少数族裔文化的敏感度低。原因是不少尼泊尔人只懂聆听及说家乡话,不懂看尼泊尔文,他们惯以通讯软件转发语音讯息为沟通方式,故拍短片、录语音讯息或者亲身「洗楼」拍门宣传,才是最适合的做法。
疫情至今一年,郑钰憙强调,这些工作理应一早做好,融乐会一直提醒政府需做好少数族裔的防疫,亦持续有向少数族裔督导委员会反映意见,惜当局未制订应变计画,亦无善用八间少数族裔资源中心传递资讯,郑坦言对当局的应对能力感失望,根源问题是政策不足增加抗疫难度。
继油麻地划出强制检测范围后,港府周二亦于深水埗设强制检测区域。张牧恩指出,油麻地在进行强制检测期间,除了衞生防护中心的职员外,社会福利署及民政事务署等部门,亦有发布检测相关的资料,导致信息混乱。他建议各部门统一资讯发放途径,并同时提供多种少数族裔语言翻译。此外,流动检测站亦应安排翻译,方便少数族裔在现场了解流程,减少疑虑。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吴卫东透露,深水埗区内有一些越南裔露宿人士,他亦留意到当局划界的范围内常有无家者停留,若深水埗被界定为「疫区」,无家者将无处可逃,继续留在街上亦有感染风险。他促请政府将社区会堂改作临时收容中心全日开放,让无家者入住,减少社区的交叉感染压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