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封關堵輸入決「清零」 陳肇始:不希望再加辣防疫
2021-01-13 03:33
去年一月二十三日,本港出現首宗新冠肺炎個案,至今近一年,至今奪去一百六十人的性命。首波疫情由內地輸入,引發邊爐家族、佛堂群組。到第二波疫情出現,主要由留學生及歐美返港人士輸入,集中在酒吧群組、大嶼山婚禮群組等。去年下半年再現第三波疫情,由海員及機組人員引入,出現新發茶餐廳及彬記粥麵群組,眾多的士司機染疫,更蔓延社區,引發多個屋邨及護老院中招。去年九月曾一度沒有個案,但去年十一月再爆第四波,由尼泊爾及英國輸入,再現酒吧群組,及歌舞群組等。
四波疫情都由關口失守輸入個案有關。陳肇始解釋,香港為國際城市,港府已盡力在不同時期引入不同措施。她舉例,第一波疫情,本港只靠量度體溫作篩查,直到發現有隱形患者才做病毒檢測,「沒有說是對或者錯,措施是據衛生署當時掌握到的資料而推出最合適做法。」
外界一直詬病政府待病毒走入社區才「出招」堵塞漏洞,她解釋,局方一直以風險為本制定抗疫方針,「不可以說是慢了,要有科學理據才可以做,有我們已立即去做。」她更形容,港府在第四波疫情期間,一直收緊酒店探訪及檢疫安排,揚言現時外防輸入已「差不多滴水不漏」。至於英國及南非變種病毒的威脅,當局正與專家密切關注最新情況,留意到日本於巴西入境的旅客身上,驗出新的變種新冠病毒,要研究該變種是屬於日本或巴西的本地病毒株及是否有擴散才可決定下一步行動。
第四波疫情一度升至單日逾百宗,衛生署追蹤密切接觸者疲於奔命,遠低落後,近日港府才增加人手借調紀律部隊協助追蹤。陳肇始強調,有一直留意衛生署人手需要,「其實都一直有加人手,但個案不多時,衛生署都不需要這麼多人在那裏。」
近日確診個案較上月稍為回落,但防疫措施仍未放寬。陳肇始本月初首次提及要以「清零」為目標,有別於以往指要「與病毒共存」的說法。她重申並非「轉口風」,認為「與病毒共存是不能夠否認的事實」,但不等於局方沒有決心去「清零」,「不是因為與病毒共處,就慢慢來,不用理。其實對食衞局而言,自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就已是戰時狀態。」至於會否再「加辣」防疫措施去「清零」,她就指現階段並不希望有此舉,望以呼籲形式已可令市民減少家庭聚會,以免加劇市民的抗疫疲勞。而早前當局已表明,農曆新年亦要嚴防再度爆發。
〇三年沙士過後,十七年後再有世紀疫症,揭示港府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傳染病應對不足。陳肇始直言,疫情過後,局方有意就傳染病上增撥資源,亦透過三大方向加強部署應對新疫症。從隔離及治療設施上,當局會探討醫管局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畫是否需要增設治療設施、發展遙距醫療,以及設立長期及常設的檢疫設施,「治療設施及檢疫設施都不是變魔術可以變出來,同意要有常設的檢疫中心。」她又認為,未來或有必要擴大衞生防護中心,「現在要加人手都不夠坐,要去到啟德坐。」
人手方面,她認為需要增加衞生防護中心各項防疫抗疫人手及相關培訓,以應對下一個未知的傳染病,「一有需要時就可以全情投入。」此外,科研探究是重點策略之一。陳肇始指,希望將防疫經驗傳承下去,「不論是醫護界,甚至以今次疫情為例,發現到一些如污水的環境研究是對抗疫有幫助,這些都值得傳承下去。」疫情下,局方也有撥款資助大學針對新冠肺炎的科學研究,包括基因排序、八達通出行記錄,及市民在疫情下對防疫措施的遵守程度等,她相信這些研究未來會有更多數據,提供防疫新方向。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