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唐玄宗是明君嗎?|星島教室
2024-05-13 14:02
談及唐朝,不得不提唐玄宗。他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在統治初期勵精圖治,除舊布新,使唐朝國力達到顛峰,史稱「開元盛世」。當時,他任用賢能,以姚崇、張九齡等賢臣為相;又提升科舉選拔標準,限制總錄取員額;任命邊境胡族為節度使,亦有助破突厥、吐蕃,重新控制西域地區。可是,他在統治後期縱情聲色,怠慢朝政,以致唐朝漸趨腐敗,為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埋下伏線。
「安史之亂」導火線
「安史之亂」的爆發原因多元,主要包括以下3點:
首先,唐玄宗在統治中後期,個人行為和治國理念產生明顯變化。特別是當楊玉環成為貴妃後,玄宗開始沉溺於享樂,使政治加劇腐敗。此時,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亦得勢,把持朝政,官場變得更黑暗。
其次,隨着唐朝國力轉盛為衰,地方節度使慢慢看清朝廷的真實情況。因此,當他們的軍事力量日益壯大,便生起奪取中央權力的野心,起兵叛亂。
此外,「安史之亂」爆發後,迅速擴展,一發不可收拾。主因是唐朝的中央軍力薄弱,反而邊疆藩鎮兵強馬壯。叛軍主帥安祿山則部署已久,包括起用自己的心腹取代漢族將領、積極籌集戰馬和糧草等戰略資源。與此同時,唐玄宗卻沉溺於奢侈逸樂之中,對藩鎮的威脅卻渾然不知。
總括來說,造成「安史之亂」的主因在於唐玄宗後期的放縱聲色和誤用人才,以致朝廷腐敗和中央軍事力量薄弱。另外,地方節度使的實力俱增,以及朝廷對內憂的視而不見,亦促使這場大型叛亂爆發。
由盛轉衰千古罪人?
「安史之亂」的爆發對唐朝根基的動搖是十分深遠。唐玄宗作為最高統治者,責無旁貸。當「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後,唐玄宗把大量軍力安置在邊疆,形成了「外重內輕」的軍事布局,反映他在政治上缺乏遠見。玄宗的晚年,更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之中,不能自拔,同時寵信了李林甫等奸臣,被讒言蒙蔽,導致朝廷政治敗壞,成為「安史之亂」的重要導火線。直至「安史之亂」爆發才被驚醒,即使唐玄宗選擇懸崖勒馬,但為時已晚。
在唐玄宗的統治下,社會不事生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安史之亂」則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自此,唐朝從鼎盛時期迅速衰落。就這一點來看,唐玄宗無異是一位亡國之君。
綜觀歷史,唐玄宗繼承了先祖耕耘多年的豐碩成果。他年輕時確實抓住這些機遇,勵精圖治,重用賢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開元盛世」。然而,步入晚年的他卻終日沉迷酒色,荒淫無度,政治腐敗,最終引發「安史之亂」,使唐朝從盛轉衰,發展至無力挽回的局面。
雖然唐玄宗早年有傑出貢獻,但他後期的過遠大於功。因此,在評價唐玄宗時,大家不能忽略「安史之亂」。至於後世對唐玄宗的評價,則眾說紛紜。音樂愛好者或會讚賞其音樂才華;政治家可能認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百姓則可能指責他貪圖享樂,荒廢朝政。不論如何,歷史已定,就留待大家各自評說吧!
統治者須居安思危
李商隱在〈詠史〉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句話點出治國良策,亦成為後世的警示。
回顧唐玄宗登基初期,他杜絕奢侈之風,開元二年即發出詔令:「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並禁止厚葬。他更親自銷毀自己的金銀器物、珠寶和織錦,以身作則,並規定後宮妃嬪不得使用以上奢侈品,由此反映他勤政的決心。
開元之初,玄宗勤於政事,常研究歷史、政治、經濟,使國家迅速達到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繁榮盛世。
然而,安樂生憂患。當玄宗從求治轉為驕奢,唐朝的衰敗也漸漸顯露。開元晚期,玄宗「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又大興土木,建立了許多離宮別苑。他更極致追求珍寶和美食享受,「水陸珍羞數千盤,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產。」楊貴妃等妃嬪亦常隨玄宗外出,其車輦之奢華,花費甚大。安祿山看準這一點,趁着玄宗年老、政事疏忽的機會,發動「安史之亂」,使唐朝進入一個動盪階段。簡言之,奢侈的開始,就是衰敗的徵兆。
根據《貞觀政要.君道》記載,早在唐太宗在位期間,他與大臣魏徵的一段對話,早就為李氏後代揭示守成秘訣:「貞觀十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守天下難易?』侍中魏徵對曰:『甚難。』太宗曰:『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徵曰:『觀自古帝王,在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聖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安而能懼,豈不為難?』」
由此可見,守住天下的關鍵在於治國者能否居安思危,在天下太平時仍保持警惕,如能貫徹創業時的謹慎,先天下之憂而憂,守成便不算難事了。如果唐玄宗能夠在晚年維持勵精圖治的態度,禁止奢華,勤於政事,可能又會開創另一個大唐盛世。
歷史思與行
- 回望唐代歷史,唐玄宗有何功過得失?
- 綜觀中國歷史,哪些皇帝與唐玄宗一樣犯下相同錯誤,斷送江山?
- 如果你是君主,要守住先祖基業,究竟有何策略?
重要人物及年號
唐太宗
- 唐太宗(公元599至649年),隴西成紀人,原名李世民,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為人聰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節下士,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開創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魏徵
- 魏徵(公元580至643年),字玄成,鉅鹿人,初唐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他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輔佐唐太宗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開元
- 開元(公元713至741年)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共計29年。開元,意即開闢新紀元。開元年間,唐朝國力達致最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本欄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文:裘錦秋中學(屯門)中文科老師文德榮
延伸閱讀: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