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貼2024文憑試|如何寫出奪星文章? 看2024文憑試中文乙部寫作(二之一)
2024-05-02 14:51
為何中文老師經常提醒學生:「寫文章,首重立意」?文章的高下如何分辨?如何寫出「奪星」好文章?
「立意」即為文章確定「中心思想」,有話要說,總離不開言「情」和說「理」。一類是「記敘、描寫、抒情」文章,重在抒情,情滿於山、意溢於海,感人肺腑,也可由情入理,啟迪人生。另一類是「論說」成文,則重在邏輯推演,議論縱橫,如刀光劍影,無疑是一場睿智的交鋒。
考生首先按着題目要求,找出關鍵概念(概念可以是字、詞或短語、句子),細心分析,思考出題者所傳達的訊息、觀點、情感和態度,從而確定寫作意圖或目的。
考生對這個意圖或目的,概念越清晰、越具體,文章的立意就越深刻,感受、思想、意念就越能具體彰顯出來。能準確立意,才能確定主題內容;能準確立意,才能篩選合適材料;能準確立意,才能引導文章結構,最終寫出不落俗套,而能超越平凡、具有質素的好文章。
第一題:試以「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一般來說,越是平凡的題目,越不容易寫得好!「最想尋回的一件玩具」題目看似容易,偶一不慎,容易寫成枝蔓不堪、平庸無聊的劣質文章。
回憶童年往事,玩具不小心遺失了,現在因某種原因最想尋回……文章結尾,懷念童年玩伴、留戀童年生活、珍惜家人朋友……如何令文章進一步提升「品位」?如何寫出別樹一幟的好文章?
首要之務 精確審題
何謂「尋回」?暗示考生需要寫出「今昔對比」。處境的設定是:「擁有——失去——最想尋回」。「最想尋回」是文章的題眼。或問:為何最想?既然已經失去,尋回又有何意義?當中蘊藏着「立意」的拓展方向。
立意的方向,可以從「處世態度」、「待人接物」、「人生意義」及「價值取向」四方面入手。考生應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而開拓思維,聯繫傳統文化精神,例如親情孝敬、友愛誠信、尊師重道等。假如說,玩具是童年生活、美好回憶重要的一環,那麼,重要的東西又為何會失去?失去之後,又為何想方設法尋回?是一直在尋找,還是突然要尋回?這些跟如何設定「故事發展」的脈絡,有着莫大的關聯,考生必須細心思考。
考生不妨從「青少年特徵」、「當代社會文化」兩個角度入手,藉此反思生活態度、人際關係等。考生必須注意,表達的思想觀點或感情,應該健康積極、奮發向上。
內容的比例安排,也十分重要。「詳寫」與立意相關的事件,除了具備時地人事以外,尚須有場景、有畫面、有氣氛。至於「略寫」部分,只作襯托,或不相關的事件。
文章布局顯心思
文章的構成,無非人、事、景、物,四者必須有意識地精心安排,在構思大綱時已經各自就位。考生可通過借事抒情,或借事、借物(玩具)說理等手法,表達委婉曲折的感受,情緒感情的抑揚變化。失去玩具時的驚異、悲哀、失望、恐懼、焦急、慌張、憂慮、疑惑、難堪、憤怒、委屈、慚愧,眼看別人擁有心愛玩具時的妒忌、懊悔、厭惡、羨慕,以至尋回玩具的渴望、憧憬、希冀……情感切忌空泛,宜細緻、準確,絕對不能含糊!
情節,即故事的發展,由不同事件組成,當然要具備「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尤須突出「擁有——失去——尋回」,不同階段心境、態度的變化。如能像今年白話文《繁盛》一文,呈現雙線發展,或明線與暗線的交疊,當能秀出同儕,讓人另眼相看。
再者,感情的呈現方式。要見出層次,考生可用人物對比、人物烘托、環境襯托等手法,以突出反思態度和觀點的轉變,例如擁有時不懂珍惜,失去時悔不當初。
適時虛構 突出文章轉折變化
事件當然不一定全部真實,虛構的成分必須合乎情理,以貼近現實生活,讓人有共鳴者為佳。敘事之中,宜有細緻的環境描寫,渲染氣氛,加強抒情效果。例如在「轉」的結構段,細緻描述動人的生活片段,呈現「我」思想態度的矛盾或轉變,帶出反思。要令文章呈現結構變化的特色,不妨在「時間線」上作精心安排:一是「現在式」,實寫當下失落的感受;二是「過去式」,虛寫回憶或夢中曾經擁有的溫暖幸福;三是「未來式」,想像他日尋回的美好光景,以反襯目前「眾裏尋他千百度」而不得的傷感,從而揭示「忘記過去,努力向前」的積極人生觀。
最後,何謂深刻的反思?反思要有不同層次、角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人生哲理;不因失去而悲哀,明白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處世態度;不囿於世俗成見,不以金錢來衡量事物(玩具)的價值觀;重涵養、重人情,輕名利、輕物質,重視生命價值,時刻不為外物所役使的傳統文化精神等。
第二題:人生總有大大小小的選擇,無論選擇的結果如何,只要選擇時問心無愧,便已足夠。試以「無愧的選擇」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要寫好一篇文章,離不開三個問題:是甚麼、為甚麼、怎麼樣。
第一,「無愧的選擇」是甚麼意思?從引文的提示可知,是指「問心無愧」的選擇。首先要分清楚「無愧」和「無悔」的不同。「無愧」是沒有慚愧,隱含因為做了正確的事,所以沒有羞愧之情;而「無悔」的選擇,只是指自己不會後悔,即使再選擇一次也會這樣選擇而已。因此,「無愧」含有「無悔」的意思,但「無悔」卻未必有「無愧」的意思。
例如你是正在出發應考文憑試的考生,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別人幫助的老婆婆,可是四周無人。若為個人利益考量,可能會選擇對老婆婆的困境視若無睹,繼續前往考場,最後考取好成績。可是,午夜夢迴的時候,當想起這位老婆婆在絕望中求救無援的神態,難免會心中有愧!問心有愧或無愧,除了指自己之外,也暗指對別人是否有愧疚之情,考生宜分辨兩者的差異。
思考原因 寫出深層立意
第二個問題,審題以後,想一想為甚麼人們要作出「無愧的選擇」?題目的難點在於學生只寫了無愧的選擇,卻沒有更深的立意。若考生只能滿足題目要求,分數不會太高,但是從題目要求以上,再衍生出其他不同的體會,才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可以思考的方向是作出無愧的選擇的必要,這牽涉到第二個問題,作出符合道德的選擇的必要。孔子說君子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說明作出無愧的選擇,故不憂不懼,是一種自身的修養。
例如一個學生在學校考試的時候,即使有一個不會讓人發覺到的作弊機會,只需要輕輕一瞥就能獲得高分。可是該名學生思考到應該誠實不欺,決定憑藉自己的實力考試,摒棄了作弊的念頭。即使最終不能獲得高分,卻心安理得,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也沒有破壞公平的考試,所以問心無愧。推而廣之,可以寫義利之辯、無私與自私等,也能寫出深刻的立意。
分析選項 凸顯價值與意義
第三個問題是,怎樣作出無愧的選擇?選擇可大可小,但不是每個選擇都值得寫,可選取性質相對的選擇,例如義與利之間的選擇,關乎物質的選擇和精神層面的選擇,很想得到和應該要做之間的選擇……考生應提出兩項選擇對個人的意義,再突出最後的選擇重要性,以及為甚麼這是無愧的選擇。
例如你很努力賺取金錢,換來購買參考書和補習的機會,目的是考取好成績,更易獲得夢寐以求的前程,可是你在路上遇到受重傷的流浪貓,若你不拯救牠,牠很有可能會喪失性命。選擇前者,可能會無悔,但可能問心有愧;選擇後者,除了令自己心安之外,也可以思考生命的價值、意義和重要性。一花一草、一貓一狗也是生命,眾生平等,故有人寧願犧牲自己利益,也要拯救生命,這是對生命的尊重,這就是一種關懷的價值取向,一種想為人帶來溫暖的處世態度,是深刻的立意。考生若果能寫出兩種選擇對自己來說同樣重要,如能以細膩的筆觸呈現選擇中的思考和當中的掙扎,為甚麼要選擇一個令自己問心無愧的決定,這個選擇對自己、對他人帶來了甚麼影響等,立意可以更為全面。
總括而言,考評局近年出題時,常考核學生須對「題眼」作出界定的題目,例如2023年卷二第一題「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當中「百感交集」、「聚」、「餐」都是題目的重點,若考生對這些字詞的理解有偏差,就很容易落入下品,故考生應準確解題,認真思考題目要求。另外,若以記敘文為題寫作,可多嘗試用對比手法,突出文中的深意,類似題目如2014年的「必要的沉默」,考生可通過記述事情的經過,從中思考沉默的必要;或以事件起興,析述沉默的合理和可行。而立意的高下取決於考生對沉默這種表態的反思是否深刻,所抒發的情感是否感人,或所說明的道理是否具體清晰。最後,在設計文中的立意時,若能從生命、文化、人生價值等層面思考,立意深刻,才能評為上品。
文:曹順祥老師、伍穎瑜老師、吳曆恒老師
圖: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星島教育》2024 DSE最新考試資訊、教材及備戰攻略: bit.ly/ST_DSE2024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