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目標以外 人生以內|談經論學

2024-05-10 16:05

馮漢賢 - 目標以外 人生以內|談經論學
馮漢賢 - 目標以外 人生以內|談經論學

已故傳奇籃球明星高比拜仁曾用以下的話來概括其籃球生涯:「那些早起努力的時光,那些熬夜努力的時光,那些當你不想工作、太累、不想強逼自己,但你還是要這麼做的時候,這本身就是夢想。這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這位對勝利有無比執着的籃球巨星,認為努力的過程比最終目的地更重要、更夢幻。這不禁讓我們問:目的地(目標)與過程,究竟何者更重要?

在學校,我們常跟同學說:做人要有目標!確立自己的目標後,就可以一步步努力實踐,過着理想的人生。這種以目標為重的人生哲學,恍似是不證自明的真理。問題是,過度強調目標重要性的論調,是否真的毫無破綻?

《原子習慣》作者James Clear開宗明義指出,只強調目標所產生的問題。第一,贏家和輸家擁有同樣的目標,因此以有目標的人較易達到成就,似乎並無必然關係;第二,目標的達成只能暫時改變你的生活;第三,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目標創造了一種「非A則B」的衝突,若未能達到目標而成功,就是失敗而令人失望;第四,目標與長期進步互相矛盾,當你的一切努力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目標,達成目標後,還有甚麼能推動你前進?Clear認為不應僅強調目標,協助人們建立在過程中持續採取行動的習慣系統也同樣重要。

《練習的心境》作者Thomas M. Sterner則嘗試以目標與練習作一對比說明,他指出一般人認為目標是甜美,但練習則是苦澀,因此達成目標就像是在承受過一段漫長的痛苦(練習)後才能得到的一點甜。與其折磨自己,他建議應設法將「練習」視為獨立存在的活動,以過程導向來與目標導向平衡,練習就變成一件美好的事了。

以上分享,前者指出,別老盯着目標,思考如何建立持久行動的習慣更為重要;後者則點出,除最終目的地之外,沿途的風景、流過的汗水也是構成美好人生的一部分,要珍而重之。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老師、卓師會德育及公民教育範疇召集人。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5月10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心流與最佳狀態|談經論學

馮漢賢 - 久坐的常態|談經論學

馮漢賢 - 提升考試力的三點|談經論學

馮漢賢 - 沒了記憶 還剩甚麼|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堅持與放棄之外一天進一步|談經論學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