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嬋 - 尋覓中華龍(3)|學友智庫

2023-09-05 15:26

古今及身邊有不少中華龍!創作《龍的傳人》及唱遍大江南北的侯德健,就是其中之一。曾為八口之家犧牲一切享樂,勤儉不休,慈愛身教,高齡60仍拒絕退下,為尖東高樓建設當清潔工的母親,不也是中華龍?

不錯,龍的傳人從傳統故事、習俗、四書五經,以及上一代以生命影響生命下,注入情意價值的能量。他們多以人為中心,卻少以個體為考慮;知所進退與感恩,擁護智者的帶領,合力承擔責任;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想像與期盼,並相信憑着集體的努力及個人的付出,能夠一步一步地實現夢想。

龍的傳人有着一股熱血儍勁,專注投入角色和工作,不把個人利益凌駕他人,卻對人文、社會、國家,甚至天下熱切關懷。他們不一定學問淵博,又或百般武藝,卻會堅守原則和信念,滿懷着對工作、事業及社群一份關愛與使命感。眼下,不少生活有目標的朋友,無論是在家庭建設、孩子育養、義工服務,或是體育推廣、專業鑽研、機構或學校人才培育等方面,均勇於擔當,虛心學習,創新向上,為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付出心血和正能量。

家國的龍象徵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集百家所長,隨時局契機與挑戰而適應轉化,「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變易創新的形塑連綿不斷!近代五四運動帶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把其理論結合到中國5000多年農業文明,主張農村包圍城市,發動農民以槍桿子創造屬於中國人民的政權。

二十大,習近平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度把馬克思主義結合到中華文化、近代紅色歷史及各國智慧,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數碼科技、法治社會、綠色和諧、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確立價值傳承,共同努力達成國家第2個百年夢想。欣喜身邊出現不少有為青年,參與進行「尋覓中華龍」的課程設計,為龍的精神賦予時代意義!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麗嬋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社長及資深教育工作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吳文軒 - 國情教育由生活休閒體驗開始|學友智庫

彭樂謙 - 培養學生人工智能素養|學友智庫

梁麗嬋 - 尋覓中華龍(2)|學友智庫

梁國成 - 正向思維.齊起動|學友智庫

吳善揮 - 以繪本創造環保教育脈絡|學友智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