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9月的惆悵|教育現場

2023-08-29 15:00

時移世易,但教育事業具獨特的使命與意義,以學生為本,設定政策的,用心辦學的,認真教學的,從來都要面對各樣的難處。9月炎夏未退,開學在前,校長及老師們,都忙得不可開交,學務教務及更要花上時間處理的學生們暑假後「上課症候群」,肉體與靈魂仍分離,開學禮,上課首周還是精神恍惚,教師要用心用情用理,召喚學生的真身回校。

中小學生年齡有差別,但對認真管理、教學專業的教育同工們,必須處理學生的「暑假症候群」,否則校政不能好好安頓,後果堪虞。9月,名副其實是學校的旺月,外界的相關民間教育團體,想向學校推介推動校外活動,9月免問。

近年來,9月對很多學校而言,更是要面對開班「點人數」的惆悵。如今,少子化乃至年輕夫婦根本沒有生育的計劃,導致人口結構性的下降,教育局近日以「為中學班級結構相關的配套措施」通函予全港,面對人口結構性的遞減,作出用公帑的開班人數乃至開校的政策。

政策有幾點,其一,叩門中一生,1班1人;其二,有3班的學校,初中收生連續3年達規定人數80%可開4班,反之,不足者,則只能開2班,而每校不能少於開設2班;其三,現時若少於1班者,教育局將按人口資助,直至中三便完結;其四,特別視學「良好」的2班以下、1班以上者,可獲按班資助的「私立辦學」;其五,設有學校合併獎勵一次過撥款50萬,編制教師保3年。

從宏觀的角度看,人口結構性下降,公營學校收生政策要作出結構改變,是世界性的趨勢,很多教育先進國家或地區,早要面對,香港也無法置身事外。

今年9月,學界特別惆悵。筆者想再重申,內地的家長,特別是大灣區的,不少仍渴望可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求學,特區政府各部門為何不與中央快談詳談,讓內地學生可有計劃,配合政策,盡快取得「學生簽證」,到香港上課呢?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29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洞天福地|教育現場

何漢權 - 中國三個連體核心|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基辛格密密訪華的教育意義|教育現場

何漢權 - 「歷史為勝利者而寫」的信徒|教育現場

何漢權 - 畢業生對母校的3種表態|教育現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