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超越堅毅 反脆弱教育|談經論學

2023-07-28 12:44

脆弱的反義詞是甚麼?是堅固、頑強,還是堅毅?如果脆弱是指某人或物擁有容易因外力攻擊而變弱或損毀(如玻璃或心態上的玻璃心)的特質,那它的相反,應該是指受外力攻擊而愈戰愈勇、變壯變強的特性。堅固、堅硬等詞,只是指不受外力影響,但並不含有會變得更強的意義,因此它們並非脆弱的反義詞。

說了半天,還未有答案?那究竟脆弱的反義詞是甚麼呢?

曾以《黑天鵝》一書聞名於世的知名思想家及工程學教授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便嘗試給出一個答案,他始創的一個新詞彙——「反脆弱性」,作為脆弱的反義詞。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致力培養出「反脆弱」的心態特質。本篇,筆者嘗試就他提到如何提升人們反脆弱性的其中一點:擁抱不確定性,簡述之。

這世界充滿着不確定性,經濟危機、疫情肆虐、天災橫禍,很多都不是我們能預先準確預測出來的。然而,學校的教育並未為下一代面對種種不確定性,作出充足的準備。

例如,老師常說:「要好好讀書,未來的職業就會有保障了。」這是鼓勵學生通過努力讀書,減少未來不確定性的說法。然而,僅僅如此並不足夠,因為不確定性無處不在,是無法完全消除的。

因此,除了協助學生增強自己、減少不確定性外,學校更應提早讓學生正面直視不確定性的存在,並培養對此的正面心態,令他們在未來面對世事的變化時,不僅不懼怕,而且能因勢利導,創造出自己的機會。這才是培養「反脆弱性」教育的重點。

近年大行其道的失敗教育、正向教育,以及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及成長型心態等,雖各師各法,但重點都帶有要及早讓學生在面對多變的世界,抱持積極的態度。這也是未來培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向。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2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多任務處理|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微動力|談經論學

馮漢賢 - 情景與習慣 自制力之根基|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冒牌貨與紙上談兵|談經論學

馮漢賢 - 一致性溝通 促進親子關係|談經論學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