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寶 - ESG教育|教評心思

2023-07-21 12:50

ESG是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的縮寫,這3個英文字母已成為全球商界、投資界的熱門話題,也衍生出ESG標準、ESG評分機構、ESG方案等等。其實ESG早於20世紀已有之,惟在商界的實行和應用比較廣泛。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也不忘「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 。

上月在報章上看到有關在不同學段的課程中,讓學生涉獵ESG理念的新聞,從幼稚園學習尊重、欣賞及珍惜環境和大自然的價值觀;到小學教導學生保護環境和節省資源,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個人對環境保育的責任;及至中學令學生明白法治社會的重要性。

筆者馬上相約常識科主席和課程發展主任,檢視現時學校不同科目的課程是否能涵蓋ESG理念,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

學校今年引入了珍珠養殖池、魚菜共生系統、水耕種植櫃、生態缸和太陽能等項目,讓學生們能夠親身體驗和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實踐,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筆者絕對認同在學校課程中進行ESG教育,除了可以認識和理解外,更重要的是背後的價值觀教育。香港的教育界都熟悉《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當中提出10種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所以,每所學校的老師不遺餘力地為學生設計多元的學習活動。

其實,學校教育是否唯一的社會教育方式呢?筆者近日翻看黃子華棟篤笑,其中話題提及政府如何改善當年市民「隨地吐痰」的陋習,除了學校的正規課程外,也包括鋪天蓋地的社會教育。這不禁引起筆者思考:如何在學校教育以外,進行ESG教育?以至學生在未來踏足社會時,能有足夠的裝備,讓大眾市民對ESG也有一定的認識?


鄭家寶
作者為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副主席。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21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楊佩珊 - 「定向—失向—新定向」的校園|教評心思

翁港成 - 一次發人深省的分享|教評心思

潘詠儀 - 學校裏的理財課|教評心思

陳月平 - 美哉!中國|教評心思

陳玉燕 - 同學少年|教評心思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