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詠儀 - 「愛飛客」之行|教評心思
2023-06-02 15:31
5月初,我隨中五級師生參加公民科考察,探訪位於珠海的「愛飛客航空科普基地」。「愛飛客」的正式名字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英語是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簡寫AVIC,所以「愛飛客」既是音譯,也是意譯,十分有趣。考察期間,同學除了參觀中國航空飛機生產廠房,更認識到航空工業的各個工種,上了航空業生涯規劃的一課。
生涯規劃是認識自己、掌握機會、勇於追夢的過程。在「愛飛客」,我們聽到上世紀初一位年輕人——馮如的「科技救國夢」。
1895年,馮如11歲,為了幫補家計,遠涉三藩市當童工。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年少的馮如意識到,國家要富強,必須依靠先進的機器,於是他開始學習機器製造技術。1907年,在三藩市工程界已頗具名氣的馮如,開始製造飛機。1909年,「馮如1號」正式試飛並成功飛行了800米,被美國媒體譽為「東方的萊特」。 1911年,馮如帶着工程人員、機械設備和飛機技術回國,在廣州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翌年,他終於製成了國內第一架飛機,揭開了中國航空工業史的第一頁。可惜,年輕的馮如在一次飛行中殉難,但他的開拓及愛國精神,被後世所牢記。
今天的「愛飛客」,也聘用了好一批帶着馮如精神的年輕人,根據基地導師所言,在「愛飛客」服務的工程師,都是當今國內科技大品牌羅致的對象,但他們寧願留在珠海一隅,默默耕耘,原因之一,是飛機由設計、製造、試飛、改良到安全投產,需時15年,他們勤懇奉獻,執意等待,希望能見證到飛機的面世,這是他們對個人專業的執着;原因之二,就是希望在航空事業上,為國家的發展,做一點事。
在香港,我們聽到年輕人為個人理想而追夢的多,但在個人夢想以外,願意為國家,至少為香港的發展而一展抱負的少,「愛飛客」之行,的確為參加者帶來了點點反思。
潘詠儀
作者為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6月2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