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儀 - 兩個父親的故事|拼出幸福家

2023-06-15 15:42

周日是父親節,在此分享兩個父親的故事。父親甲是一名中產人士,其6歲兒子剛升讀小一,容易出現情緒問題,並常在家發脾氣,需要接受兒童遊戲治療。我了解到父親也是容易爆發憤怒情緒的人。有一次他見到兒子在發脾氣,二話不說便一手把兒子的腳揪起,把身軀瘦小的他扔到沙發上,以制止他的情緒。父親甲理直氣壯地說:「他(兒子)可以發脾氣,為何我不可以?」

父親乙也是一名中產人士,其5歲女兒也愛發脾氣,同樣需要接受兒童遊戲治療。父親乙發現女兒常發脾氣的模式與自己有點相似,因而驚覺以往自己一直都以嚴厲的責罵方法對待女兒。經檢討後,他收斂了自己的脾氣,停止喝罵女兒。他自覺不懂得與女兒相處,便虛心地報讀不同的親子教養課程,最近更學習親子遊戲治療,進一步改善與女兒的關係。

兩名父親的背景相似,最初都是脾氣暴躁之人,親子關係也不好。但父親乙卻能夠發現自己暴躁的脾氣成為了女兒的壞榜樣,最後更意識到,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及一個開心的原生家庭給女兒成長是最重要。他透露,自己都是成長在一個充滿謾罵聲的家庭,所以不想女兒在一個充滿壓力及不開心的家庭中成長。

很多時我們的性情都是受着原生家庭影響,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會把這些情緒複製至自己的新家庭中,不期然地影響着下一代。但我們如能冷靜思考及認識自己的原生家庭,便可以選擇是否仍要複製,或是把原生家庭帶下來的壞影響加以調整,不再禍延下一代,就好像父親乙一樣。

父母二人在家庭中有着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尤其是身為家庭之首的父親,更是可以決定營造一個怎樣的家庭讓孩子成長,而不是由孩子來領導着整個家庭。孩子出生前,大概從沒有人教導過你如何做一個父親,但在孩子不斷成長的期間,你確實有需要從經驗中學習做一個稱職的父親。網址:www.npac.org.hk


蘇美儀
本欄由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及輔導員輪流執筆;本文作者為蘇美儀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6月1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梁甄陶 - 由自動化反應到思考後回應|拼出幸福家

梁甄陶 - 「愛屋及烏」是否理所當然?|拼出幸福家

蘇美儀 - 初婚的衝擊|拼出幸福家

拼出幸福家|「長憂九十九」的反思

拼出幸福家|分道揚鑣的啟迪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