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激發孩子鬥心?還是順其自然?

2022-11-04 14:32

每逢天氣轉變,筆者就會嗅到春夏的氣味,聽見秋冬的來臨。炎夏路人說話總是中氣十足;到了秋冬,四周環境變得清靜,行人說話都會變得輕聲。

人類身處炎熱的環境,身體會較易分泌腎上腺素。科學研究證實,當人身處攝氏23度或以下的環境,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減低,人的狀態都會變得平和穩定。

腎上腺素本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荷爾蒙,能協助人類在危難關頭逃過危險。但同時腎上腺素使人行為變得暴戾,待人刻薄,容易對人對事懷有敵意。這就解釋了為何秋冬時孩子都比較冷靜,說話又好像比較溫和有禮。

要抑制腎上腺素的分泌,養育者可留意減少催促孩子做事,留意孩子的時間表有沒有太過趕忙,令孩子時常處於追趕的狀態,經常產生逃難信號,慣性分泌腎上腺素。

對於事事不痛不癢的孩子照顧策略就不同,他們血清素分泌過多,逃難訊號卻少,平日對學習沒甚要求,終日無所事事,生活表現得懶散。要激發他們的衝勁,可考慮在學習過程中加入時限或引入競爭,有助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提高孩子處事的動力和效率。處於青春期的少年人照顧策略則不同,他們腎上腺素分泌一般較高,放空的狀態有助大腦分泌血清素,調節大腦狀態,有助少年人穩定情緒。

在香港的快速生活節奏和家長「贏在起跑線」的心態下,孩子時常要追趕時間:平日放學趕補習班,周末趕吃早餐然後出發參加興趣班,甚至興趣班一個接一個,再被全天候查問功課進度,晚上又被催促刷牙睡覺。學校課時緊迫,上課一刻直至打鐘下課,教師可能會不自覺就把「快啲!快啲!」掛在口邊。擔心教的教不完,學的學不夠,練的不夠多,考的不懂答。長期催促令身體發出逃難訊號,在腦科學角度來看就未必是好現象。

在學習新常態下,家校溝通已突破時空界限,家長間用班群溝通更是普遍。本來這是好事,但隨時一個訊息,都會使家長和孩子緊張起來,擔心漏做甚麼,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又令親子話題常圍繞學習,不利親子關係建立。

孩子特性各異,教養技巧不能一概而論。身處大時代,家長和教師怎樣避免捲入勞碌奔波的旋渦,又怎樣平衡孩子的生活,不至太忙或太無所事事,真的又是一大學問。


香橙老師
小學訓輔主任、教養專欄作家、腦基礎教學認證教師、國際NLP教練、美國「正面管教」家長及學校講師

Facebook:香橙課室


延伸閱讀:

小學老師分享教學趣事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親子育兒|公事公辦 還是放羊較好?

親子育兒|只管快 蝴蝶就不能高飛

親子育兒|維護管教權威

親子育兒|讓孩子體驗抉擇的結果
https://bit.ly/3zpKlBZ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