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學英語|由繪本到橋梁書……

2022-10-17 11:57

最近有位爸爸在講座上問我,由看「多圖少字的繪本」到「多字少圖的橋梁書」是怎樣發生的?

這位爸爸的提問,令我聯想起哲學的「Sorites paradox」,中文是「沙堆悖論」;它的論證是這樣的:一粒沙子不構成一堆沙,那兩粒呢?不構成;三粒?也不構成;四粒、五粒、六粒,都不構成一堆沙,由此一直推論,無論多少粒沙都不構成一堆沙。這個結論當然不會有人同意——為何正確的推理卻得出一個不合理的結論?

「Sorites paradox」的提出,是印證語言可以是含糊不清的(這方面下期可多作探討),何謂「一堆沙」?大家都只有「大概」的認知,不精準。那麼,這個「沙堆悖論」和閱讀有何關係呢?這個哲學題目給予我靈感回應這位爸爸的提問:由看繪本到橋梁書的「transition」是甚麼?

假設一粒沙子是一本繪本,沙子(繪本)雖微不足道,可是它卻在着落時發出聲音,同意?如何微小的東西着落都一定有聲音,只是微小得我們人類耳朵不能聽見而已。每粒沙子所發出的聲音猶如每本繪本所傳遞的資料(data)一樣,它們都能、都有「着落」在孩子的腦裏。每天「點點滴滴」地進行,怎可能不由「一粒沙」變成「一堆沙」呢?

我沒有直接回答這位爸爸,因為每個小朋友的節奏都不一樣(我不用「能力」這個詞語,因為太籠統,亦容易令人誤解為孩子的整體能力),這個問題誰都無法回答,我只告訴他,如果每天堅持閱讀繪本,孩子總會有一天轉讀橋梁書。

方法簡單,可是時間不明,如此虛無縹緲的答案,可能不受歡迎,沒有時間表,又沒有保證,怎叫人相信?

我們不妨「逆向思維」一下,微不足道的事往往是孩子成「大器」的關鍵,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是點滴得來的。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二十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0月1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芽芽學英語|發現、發掘、發展、發揮

芽芽學英語|開綠燈

芽芽學英語|無為而「學」

芽芽學英語|快樂存在嗎?

芽芽學英語|英語哲學一起學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