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師語|藝術無分你我

2022-08-18 12:58

較早前筆者與朋友相約到「Affordable Art Fair」,既然帶有「Affordable」此字,顧名思義,藝博會內藝術作品的定價會較為親民。剛到展場門口,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藝術.無分你我」這句標語,展場里匯聚多家本地及國際畫廊的作品,讓人們可隨意在各畫廊的展場間穿梭,觀賞並尋找自己的心頭好。

隨着時代的轉變,「藝術無分你我」這句話時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繪畫和雕塑作品由過去為宗教服務,到之後藝術家開始藉由作品表現自我,再發展到現今不同種類的藝術,藝術已經不再屬於單一的群體。可是,藝術是否能夠「無分你我」呢?所謂「無分你我」,指的是不再為藝術訂立界限,所有人都可以不受學識、文化和地域等的限制,自由欣賞和創作。藝術品本身承載的是創作者背後的情感和想法,但觀者在觀看過程中又可能從中得到啟發,重新詮釋作品,所以藝術本來就是主觀的。

相信不少教師會有此經驗,在教授藝術評賞的過程,總會有一兩位學生表示自己並不是藝術家本人,難以詮釋作品背後的意思。筆者回想過去的學習經歷,有的老師會強調要以藝術家的生平和經歷入手,了解藝術家創作作品當下的感受,從而得知作品中的訊息;亦有老師會大談「作者已死」的觀點,讓我們跟隨自己對於作品的感覺發表意見。這兩者皆是藝術評賞的大方向,並無好壞之別,但卻不能偏重其中一邊。

不少人剛開始觀賞藝術品時,難免帶點忐忑不安。但藝術並無對錯之分,人人都有資格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甚至成為藝術家。當代藝術五花八門,學識和背景不再是看懂藝術的必要條件,將藝術回歸個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從多方面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自行發掘藝術的可能性和多樣性。要真真正正做到「藝術無分你我」談何容易,唯有各位同工共同努力,在課堂里縮短學生與藝術的距離感,才能逐漸建立下一代對欣賞藝術的信心。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思琪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及慕光英文書院視覺藝術科科主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1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視藝師語|以藝育苗39載

視藝師語|你張畫識唱歌

視藝師語|藝術源於生活

視藝師語|弘揚師道 尊賢愛才

視藝師語|繪畫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事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