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師語|文物的欣賞和價值

2022-06-23 16:49

令人期待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快將開幕。看故宮就是看古老的文物,又像走入墓穴,看古人的陪葬品。我並不害怕看陪葬品,因為自小經常聽母親說家中有一件祖母的陪葬品——一隻翡翠玉手鐲。母親珍而重之,還說是家中寶物,要傳給未來媳婦。

上到中學,我喜歡上中國歷史科。在分有甲乙兩個部分的課本內,乙部全是文物圖片。在老師未有解說時,我只覺得是一大堆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器皿。當文物遇上資深策展人何慶基先生,呈現人前的古老文物忽然像穿越了時空,連結我們當今的生活。原來何先生很有創意,他把生活用品「紅A」牌的家居器皿和古老器皿同步展出。像用來煲湯的、盛菜餚的、盛水裝酒的、打水用的、祭祀用的、舀水杓子等,都讓人看個明白,更令人會心微笑。

在眾多古文物中,我特別喜歡青銅鏡,因覺得其背上的紋飾圖案很美。試幻想古代美人照鏡,顧影自憐。當鏡中人面多了一面,又會否嚇了一跳?一面銅鏡,勾起前世今生與前塵往事,這都是由古文物所牽引。從古文物當中尋找創作題材,我選擇了青銅鏡。唐太宗李世民因忠臣魏徵離世,有感而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了,唐太宗自覺是少了一面好鏡子,足見唐太宗對魏徵的欣賞和評價。在我的絲印創作中,其中一個題材便是由青銅鏡子引發的。

古文物的珍貴價值人所共知,能成為國寶級別的更是不能不看。通過古物賞析,呈現的不止是巧奪天工的技藝和文明發展,更是最佳的國情與歷史教育。相信在故宮的文物欣賞中,只要通過老師有趣的文物賞析,一定可以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讓學生帶着豐富的想像與古老的文物對話,再把從中獲得的靈感放到創作中,將意念奔馳。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志芬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會長及現任增補委員、資深視覺藝術科科主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23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視藝師語|談設計課室布置

視藝師語|觀視藝課

視藝師語|能有個熱愛藝術的爸爸真好

視藝師語|暢遊藝海夏令營

善用電子學習 提升藝術教學成效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