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想teen開|少年缺乏打鬧玩樂 容易造成情緒問題

2022-06-09 16:02

「你是姜糖嗎?」我問一個少年。我心想,如果他是姜糖,我打算送他一本《一個姜糖心理醫生的告白》。「不是!我不喜歡他!」少年說。「為甚麼?」我問。「因為我朋友目睹他在籃球場跟人爭吵、打架!」少年回答。「這也沒關係呀!人是需要打鬧玩樂的。」我說。

我想說,這少年的童年,全都密不透風被安排了各式各樣的行程:學習、興趣、競技等。在我眼中,他基本上沒有童年。我不禁想起我的孩子,年幼時把我牀上的被鋪和枕頭全拋在地上,然後作勢在牀上跳下來:「我們是跳水選手。」那個時候剛好是四年一度的奧運。記得有一次在爸爸的辦公室,他們忽然發現有輪子的椅子可以當「賽車」,兩人在走廊上競技,玩得不亦樂乎。

記得有一次,我帶他們看周國輝牙科醫生(我的舊同學,現在很出名)。當他囑咐另一位同事,竟然說:「要小心,他們實在頑皮得很!」當時聽到周醫生「篤兒子背脊」,我心中有點不快。幼童喜歡「打鬧玩樂」(rough and tumble play),粗獷地動手動腳,玩樂的過程有玩有笑,攻守角色不時更換。孩子玩樂後,彼此的聯繫更強。所以,姜濤跟他的已故摯友「中鋒」的「互扯頭髮」,打鬧一番,是提升調節情緒、彼此連結,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研究指出,年幼時參與高質素打鬧玩樂的孩子,長大後較少攻擊行為,他們在少年階段時,更有專注力、良好的情緒調節,更強的語言和認知能力。Dr Stuart Brown曾在美國德州研究集體謀殺犯,發現當中有不少少年長期宅在家中,除了缺乏關愛,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打鬧玩樂」全被壓抑。Dr Brown還發現,打鬧玩樂會刺激小腦和腦前額葉,尤其是右腦,掌管人的情緒調節、執行功能。也許這些就是所謂街頭智慧。

話回來,那位少年校內成績一直優異,不過他在高中時,面對若即若離的感情問題時,就完全招架不住,被感情問題淹沒,完全不能專心唸書,還得了情緒病。「我根本不懂得玩、去玩,我的生活只有兩個模式:學習、看手機、跟電腦博弈、打機和睡覺。」少年說。少年的父母都對兒子愛護有加,可能他缺乏的,就是有「打鬧玩樂」的留白時間。電郵:[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最緊要好玩:情緒失調的少年〉。


延伸閱讀:

苗想teen開|實踐教育理念 勿把學生當「顧客」

苗想teen開|疫症創傷後成長

苗想teen開|行動不便的日子

苗想teen開|對於天賦這回事

苗想teen開|孤獨是病嗎?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