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中樂道|推動生物科技教育 裝備學生迎接未來

2022-05-31 12:29

疫情期間,大家從關心何時能成功研發疫苗,到後來認識不同疫苗的製造方法,藉此相信大家都明白生物科技對人類生活有莫大影響。

各國正積極發展生物科技以解決不同問題,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創新。如何培育學生創新思維?香港教育如何配合科技發展,以保持香港的競爭力?參考二○一一年國家初中科學課程標準,初中學生已認識DNA、基因和染色體之關係,決定人性別的因素等。根據美國一九九六年的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五至八年級學生(高小至初中)已認識遺傳基因訊息,並對遺傳學有初步的認識。相比之下,香港在二○一七年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中,初中才加入認識DNA和基因工程技術。課程規劃確實需要高瞻遠矚和鴻鵠之志。

循序漸進的生物科技課程,能讓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學生學習,老師亦可用專題研習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難能力。然而,創新思維必須通過額外的科研活動才能培養,學生要不斷設計實驗、反覆驗證、自我完善,從中提升學生對科研的毅力和決心。目前來說,香港中學進行科研活動和參加國際性比賽無疑是物力維艱,首先是實驗室設備未能支援生物科技實驗,其次是基層家庭學生無法負擔昂貴的海外交流活動。

筆者學校近年積極發展校本生物科技課程,兩度獲得「優質教育基金」,建立研究級「生物科技實驗室」,除日常教學外,更希望達至以下目的:一、支援課外學習和研究計畫;二、推動校本資優課程;三、與其他中學和大專院校持續合作,支持學生參與國際生物研究活動,培養生物科技人才。

「2019冠狀病毒」肆虐,雖面授時間不多,我校中五學生仍努力進行科研活動,以「減少酵素乳桿菌中的生物膜形成:以干預AI2/LuxS群體感應系統為方法」為題目,參與二○二○年度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奪得銅獎。身為校長,除喜見同學努力學習外,更要感謝老師們與學生迎難而上,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在科研活動中取得佳績。


劉瑞儀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5月3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津中樂道|自勝者強

從一則留言想起 學校教育的意義

成長思維 讓學生不斷進步

實踐虛擬實境教育 培育資訊素養

津中樂道|用最大的愛心作最小的事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