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學習動機:外在 內在 社交 成就

2020-10-21 12:1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上期談及不少電腦軟件可刺激同學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有助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然而,老師須兼顧不少操作,令學與教的進程或多或少有點影響。今期談談其效能及其他提升學習動機的策略。老師慣常採用物質獎賞、負面懲處和吸引眼球的方法等,強化同學的學習態度。這等方法宜在初期階段刺激同學的學習動力,但效果較難持續。因為日子久了,獎品吸引力下降、有趣軟件亦「習已慣常」,所產生的誘發功能便大大縮減;而長期以物質作誘發工具亦不是良策。

要驅使同學主動學習,宜培育他們的內在自學動機,這須令同學自感追求知識富有價值和意義。記得當年任教英文科時,有位謝同學長期以來對英語感到乏味,毫無學習動力。有天他突然向我表示要努力學習英語,請我為他作多些提點和教導。好奇下了解為何他有這轉變,原來他希望能在資訊科技界發展,但大部分電腦軟件和硬件的書籍均以英文編寫,故他下定決心學好英語。這份內在動機驅使他積極學習,獎賞和過程是否趣味盎然已經不重要了。

另一方法是建立良好關係,協助同學強化其能力感。當年擔任課外活動統籌,常與同學進行課外活動,建立了一份難以形容的師生情。除了帶領活動外,我亦同時關心他們的學業進展,常給予他們不同學科的提點和指導,他們不欲令我失望,故組成了溫習自學小組,努力爭取佳績。

另外,要同學持之以恒維持動力是需要強化他們的能力和信心。當年鼓勵同學每天寫作短文,並即日為他們批改、點出錯處和可改善的地方,這等策略持續了數月之後,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同,信心又增加了,便對學習形成一個習慣。這可推動同學鍥而不捨追求知識,努力學習。

綜合而言,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理上常分為四大模式,包括外在動機、內在動機、社交動機和成就動機。老師們可因時制宜地運用不同模式推動同學的學習動機,相信學與教會來得更有效果。

麥耀光
作者為廠商會中學校長,從事中學教育工作逾三十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21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