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申大幅加價趕客 恐得不償失

2024-04-09 00:00

的士業界早前提出加價方案,建議平均加幅介乎11.7%至17%不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周五將討論的士加價申請。儘管的士業界提出的加價理由是收費落後通脹多年、經營成本大增,但公眾卻認為有關建議加幅太高,遠超通脹,加上的士服務質素差,加價並不合理。因此,當局在審議時須把好關,以免加價後乘客量流失,業界又很快再要求加價,最終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建議加幅過高公眾難接受

運輸及物流局提交的文件指,的士業界去年3月就加價達成共識,建議市區的士(紅的)落旗加5元至32元,新界的士(綠的)則加4.5元至28元,大嶼山的士(藍的)則加6元至28元,加幅分別是18.5%、19.1%和27%,之後紅的和綠的每次跳錶均加0.2元,藍的跳錶加0.1元,令到平均加幅分別是約17%、15.4%和11.7%。此外,各項行李收費也申請加價。

的士業界早前已不斷放風有必要加價,強調這只是追回現有收費落後通脹,但營運成本卻不斷上升,過去4年保費飆升60%,維修保養費也增加40%。再加上越來越多市民北上消費,導致商戶生意冷清,街上人流少,搭的士的乘客減少,司機生意大減。

業界今次要求的加幅,比通脹2.1%還要高。事實上,這並非的士業界首次獅子開大口,早在2017年獲准平均加價8.6%至11.2%後,翌年又再提出加價要求,落旗加價6至10元,平均加幅20.4%至25.7%,但其後相繼發生黑暴和疫情,當局將加價申請拖到2022年才處理。即使港府2022年批准所有的士在落旗劃一加價3元,平均加幅介乎11.5%至13.8%,但幾個月後,的士業界又無理地再提加價要求。

從客觀環境來看,的士業界要求加價的幅度和頻密度,均令公眾難以接受,尤其當前經濟復甦力度不似預期,打工仔加薪幅度有限,一旦的士大幅加價獲批,可能掀起各公共交通事業加價熱潮,相信是公眾和政府所不願意見到。

儘管加價有助減輕的士業界的財政壓力,但每次最積極提出加價的並不是前線的士司機,而是持有的士牌的車主,背後可能與的士牌價持續下跌,由高峰期723萬元跌至現時約340萬元有關。只要政府批准的士加價,車主便有理由加車租,補幫供車,令車主得益最大。
須設法提升服務質素留客

可是,加車租對租車司機卻未必有好處,因的士加價後,乘客出行時會減少搭的士,而租車司機為了應付車租,有的可能做出揀客、兜路、濫收車資等違規行為,影響乘客和旅客對的士觀感,覺得服務質素每況愈下;有的希望在每更多做幾轉生意,不惜衝燈,增加發生交通意外風險,從而令保險公司要大幅加保費。因此,加價未必可改善司機收入,隨時適得其反,讓乘客覺得與其付出差不多金額車資,倒不如電召網約車司機,起碼可享用更優質、更安全和舒適的點對點乘車服務。

要讓市民覺得的士加價合理,首務是設法提升服務質素,挽回市民和旅客對的士的信心,而不是一味埋怨網約車搶生意和不斷提出大幅加價。政府鼓勵的士業界組織車隊是個可行方法,為乘客提供網約平台及電子支付方式,更要求在車廂內安裝攝錄系統和駕駛安全裝置,有助改善對的士觀感,而安裝攝錄系統亦有助降低營運成本,因有保險公司願意為裝有相關裝置的的士,提供保費折扣、減低索償自付額等優惠。因此,的士業界須反躬自省,設法提升競爭力,切勿單靠加價來維持收益,否則便是抱薪救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