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港讀書人生路不熟 內地生情緒支援不足

2023-12-28 00:00

香港今年接連發生多宗因抑鬱輕生或行兇事件,敲響精神健康警號。政府昨天推出「情緒通」電話熱線,為情緒受困擾人士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這種由專人接聽的年中無休熱線,通過陪你傾、聽你講,紓解求助市民心中鬱結,確實是好事,但當局不宜忽略內地生也同樣面對同樣問題,應及早提供相應支援服務,以免其情緒壓力爆煲,成為另一個都市炸彈。
推「情緒通」助紓市民心中鬱結

「情緒通」18111熱線,是當局整合現有由政府及約20個非政府機構提供的輔導服務,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精神支援服務,每日24小時均有至少6人當值接聽電話,為來自任何背景和年齡層的市民提供即時支援、輔導,並因應個案性質,轉介給最適切的相關服務機構,並為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當局推出「情緒通」,反映政府正視市民精神健康亮紅燈,希望透過這條熱線,聆聽受精神困擾人士的心底話,及時為其提供開解及心理輔導、轉介等支援服務,打消其做儍事的念頭。港人精神壓力相當大,有調查顯示,每7人中有1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4人便有1人患抑鬱。今年接連發生多宗悲劇,包括歌手李玟因抑鬱自殺、荷里活廣場有精神病人隨意斬人、深水埗劏房有少數族裔母親在劏房內焗死3名女兒、開學後發生逾23宗學童輕生,令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視問題。

「情緒通」啟用確實是好事,讓精神受困擾人士有合適渠道找人傾訴,宣洩心中鬱結,獲得適當心理慰藉。然而,「情緒通」以廣東話為主,另設英語服務,似乎對港漂一族,尤其內地生所面對的精神健康問題並未加以重視。事實上,過去3個月,已有4名在8大院校就讀的內地生離世,即使撇除上周參加毒品派對因注射過量冰毒致死的內地碩士生,其餘3人均是因抑鬱、精神或財政壓力而自尋短見,數目之多很罕見。

內地生面對的壓力主要來自多方面,學業問題是其中之一,畢竟香港8大院校主要是以英語授課,並以英文撰寫論文和提交作業,令不少初來乍到的內地生感到不適應,擔心會影響學習進度和成績,進而影響其將來留港找工作。一旦在港找不到理想工作,在當前內地經濟放緩下,人浮於事,返回內地恐怕更難找到工作。面對學業和未來就業壓力,令到部份內地生鑽牛角尖,一時想歪而尋死。
宜關注港漂輕生會否成趨勢

此外,內地生離鄉別井,來香港讀書,最大挑戰是如何好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即使他們有意和本地生打交道,奈何不諳廣東話,加上部分本地生本土主義問題嚴重,抗拒與內地生合宿,折射出雙方有着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本地生包容力低,而碩士生因在校園逗留不足一年,沒有太大誘因與本地生交往,結果是內地生只能圍爐取暖,一起居住和玩樂,導致內地生與本地生更加涇渭分明。

對來自中產的內地生來說,有足夠財力租住私樓單位,並過着相對愜意生活;但對財力不足的內地生來說,只能窩居劏房,又害怕被其他內地同學看扁,不敢與同學深交。在居住環境差和學業壓力夾擊下,很易患有抑鬱,又不敢向人傾訴,結果在孤立無助下而做出儍事。

《施政報告》提出,8大院校由下個學年起,於3年內將非本地生限額增加40%,而非本地生向來以內地生為主,意味內地生數目將大幅增加,但校園設施包括宿位卻未必相應增加,恐怕令本地生覺得大學資源被擠佔,更抗拒與內地生接觸,使內地生未來面對的學業和生活壓力將會更大。

內地生在港生活適應與否,公眾甚少關注,是被忽略的一群,港府宜密切注視內地生不堪壓力而輕生個案是否有所上升,若發現事態漸成趨勢,應及早為其提供支援。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