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守則保政治中立 憲制責任不可免

2023-12-14 00:00

政府公布更新版《公務員守則》諮詢稿,保留「政治中立」字眼,反映當局在審慎研判各方意見後,中間落墨,並清楚而詳細闡明「政治中立」的前提和底線,以免被人任意曲解箇中含意。不過,公務員對於以個人身份發表言論的界線仍有憂慮,當局宜提供清晰指引,釋除疑慮。

當局去年提出要更新《公務員守則》,闡明現今公務員應有的基本信念和操守準則,一度研究刪除守則中的「政治中立」字眼,引起公務員和公眾的擔憂,以致諮詢稿要延遲了三季才能出爐。
闡明底線免被曲解確保不偏不倚

公務員「政治中立」表述已用了30多年,一直被視為公務員核心價值之一。在2019年黑暴事件,有公務員刻意曲解「政治中立」含意,以「政治中立」為名不執行政府政策,新一屆政府為此曾考慮放棄這個名詞。

然而,改變公務員政治中立態度,公眾持保留意見,因公務員政治中立幾乎是國際通用的做法,尤其是在外國政黨輪替下,即使政權出現更迭,只要公務員保持政治中立,政府仍可如常運作。公眾擔心一旦公務員不再政治中立,可能對不同政治團體無法一視同仁,影響公務員不偏不倚的形象,在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肯定會拿此大做文章作出攻擊,連前特首梁振英也坦言,放棄公務員政治中立的表述,只會為反對者增添彈藥。

現時政府在考量了不同聲音後,在公務員基本信念中決定保留「政治中立」字眼,而大前提是須效忠國家和香港特區,並列明公務員可以私人身份加入政黨或為政黨助選,須恪守相關公務員規則和指引,絕不能因為自己的政治信念,偏袒某一政黨,也不能選擇性地拒絕、拖延或消極地執行其個人未必認同的政府政策。此舉可見當局是在維護憲制秩序和國家安全與公務員政治中立之間取得平衡,並且明確講清講楚公務員在「政治中立」的基本信念下,甚麼可以做,甚麼不能做,不容「政治中立」這個含糊的概念被任意解讀或扭曲,確保公務員在履行憲制責任之餘,不偏不倚形象也並未褪色。

雖然「政治中立」字眼獲保留,但公務員的疑慮仍未完全消除,因諮詢稿在「盡忠職守」部分,指出公務員不能以公職身份,在網上、社交媒體批評政府政策,或支持其他人的反對意見,令公務員擔心不管是公開或私下言論受到限制,為免牴觸守則遭到懲處,今後不敢輕易表達個人意見。這對愛在網上表達意見的年輕人來說,做公務員不但要遵守系列行為操守,今後還不能暢所欲言,可能影響其加入公僕行列的意欲。因此,有公務員認為當局應提供清晰指引,以免誤踏紅線。
增多項要求或打消青年加入意欲

不過,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若公務員工會為會員爭取福利公開表達意見,屬分內事,不算違反守則;但若選擇以公職身份公開發表反對某項政府政策言論,若該政策是由其任職部門處理,難免予人代表某部門或某職系立場的感覺。即使是在小圈子的私人空間表達個人意見,也要確保意見不會外洩。消息人士強調,守則並不是要公務員噤聲,而是要慎言,越高級的公務員,私人空間越小,越要時刻警惕言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能與政府對着幹。

諮詢稿亦提到績效問責,公務員須按政府政策和程序行事,並為履行公職時作出決定和行動,以及公共資源的運用負責,確保資源運用得宜並具有效益。公務員的表現會影響其晉升、職位調派和增薪安排,表現差或長期不達標者會着令退休。此舉將令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更上心,有助改變過往怠政懶政。公眾若想公務員更積極勤政,應趁諮詢期提出意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