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習慣 迎接走塑時代來臨

2023-10-24 00:00

立法會早前通過管制即棄塑膠產品草案,明年4月22日即「世界地球日」實施第一階段管制,標誌本港「走塑」步伐終踏入新里程碑。走塑時間表既定,商界不應再找藉口推搪,而是務實尋找方法推動落實,而港府亦應加強相關配套措施和宣傳,鼓勵市民改變生活習慣,達致源頭走塑和減廢目標。
推誘因鼓勵市民自備餐具

首階段走塑,禁止商戶提供或銷售即棄膠餐具、飲管、膠刀叉、塑膠棉花棒、充氣打氣棒,並禁止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膠杯和即棄塑膠食物容器。第二階段措施暫定2025年實施,屆時堂食和外賣均全面走塑。

走塑實施有期,但飲食界對此仍有微言,指明年4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禁止即棄膠餐具措施卻在同月22日推行,恐怕業界未做好準備,而採用一些新替代品,將增加營運成本,羊毛出自羊身上,最終只會轉嫁給消費者。

商界的憂慮是可以理解,但這不應成為拖延實施走塑的藉口,因市面上已有一定替代品,包括紙飲管、木製攪拌棒、木製即棄餐具,而部分食肆已停發膠餐具,當局亦給予食肆半年時間準備,才實施首階段措施。

走塑是世界大趨勢,因塑膠垃圾要好幾百年才能分解,並影響海洋生態,各國近年正努力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產品。

香港無論在走塑,還是廢物回收、源頭減廢和循環再用等方面,均明顯落後於周邊地區。隨着港府立法規管即棄塑膠產品已成定局,社會各界應向前看,如何作出配合,將走塑措施成功落實到位。

事實上,首階段走塑措施推行難度並不大,因涉及的餐具體積較小,但第二階段措施所涉及的發泡膠飯盒和杯,體積相對較大,而當前的替代紙盒和錫紙盒可能出現滲漏,價錢又相對較貴,確實需要給食肆多點時間準備,物色效果更佳的替代品。

市民自備飯盒和飲品杯是落實第二階段走塑的最佳方法,問題是很少有人會隨身攜帶再用飯盒和飲品杯,如何改變市民習慣確實是一項挑戰,而台灣經驗可供參考。台灣人每年消耗近40億個即棄膠杯,為了走塑,當局規定連鎖店須為自備杯的客人提供至少5元新台幣折扣優惠,並在今年1月推出循環杯借還計劃,雙管齊下,不少人已隨身自備飲品杯,令即棄膠杯使用量大減。
做好落實配套助業界適應

本港有連鎖咖啡店和外賣平台提供租借重用杯或循環再用餐盒計劃,只要顧客在指定期內退還重用杯便不收取費用,至於將清洗後的餐盒歸還到指定容器回收機,則會退回按金。

雖然有關計劃只是個別食肆或外賣平台的行動,但市民反應積極,已是一個好開始。若其他食肆紛紛效法,並為自備外賣餐盒的食客提供折扣優惠,相信可成為誘因吸引更多市民加入走塑大軍。

香港品質保證局推出網上綠色餐具平台,提供塑膠即棄餐具以外不同替代品的最新資訊,讓飲食業界掌握相關供應商的訊息,有助其作出明智採購選擇。當局亦需發放清晰指引,協助業界了解相關條文的適用範圍,並在法例正式生效首兩個月以勸喻和警告為主,給業界時間適應。

當局同時應加強宣傳教育,讓市民盡早明白垃圾徵費和走塑其實是有很大關聯,促使大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減少製造垃圾,從而降低徵費。降低徵費的關鍵是做好垃圾分類,若能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產品,並身體力行地實踐回收再造,將有利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