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增2倍 認知障礙患者被硬銷百萬元痛症療程

2023-08-16 00:00

消委會昨日公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內容。
消委會昨日公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內容。

(星島日報報道)肩頸痛、腰背痛等慢性痛症在香港相當常見。消委會在今年首7個月共接獲38宗有關痛症療程的投訴,普遍涉及療程效果不佳及不良行銷手法等,投訴數字比去年同期的12宗多出2倍,更高於去年全年共32宗。一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事主,在每次進行治療時均遭游說再買療程,最終花費高達107萬元購買療程。
有顧客被儀器拍打後劇痛需入院

當事人因膝蓋痛,第一次被游說下購買約5萬元共60次預繳療程,其後每次進行治療,職員都再游說事主預繳購買更多療程,半年內共花費107萬元。及後事主在評估下被發現患有認知障礙症,影響思考能力。其家人發現後向消委會求助,最終只獲相關公司退款35萬元。 

另一事主因受背痛困擾、加上被免費體驗及贈品所吸引,前往一間店舖光顧。該店職員聲稱事主的脊椎彎曲,情況極為嚴重,但在首次療程後指只有「照背部」的檢查屬免費體驗,其餘療程均需收費,事主在高壓推銷下購買7萬元的療程套餐。事主在接受以儀器大力拍打脊椎兩側的療程後,當晚背部劇痛,需入院留醫。事主的兒子向消委會投訴,指該店誇大療程成效,職員又誤導及誘導其父購買大額套票。經調停後,投訴人最終獲退款約5.5萬元。 

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在購買有附帶優惠的療程套票前,應先向商戶了解優惠詳情,以及是否設有退款機制。病人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痛症的成因及治療方法,部分慢性痛症難以根治,消費者不應期望療程可將痛楚歸零,要有心理準備與痛楚共存。
物理治療師脊醫均逐次收費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指出,一般普通物理治療師、脊醫和中醫都是逐次收費,不會要求病人預繳大筆款項購買套餐。她表示,很多求助個案均因擔心若不購入更多療程,現有治療效果會大減,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應對,亦要關心家中長者的消費行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