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鋒遲來履新 望給中美關係帶點暖風

2023-05-25 00:00

中美高層近日重啟對話之際,作為「美國通」的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抵達美國履新,被媒體視為中美關係「解凍」的契機。謝鋒的遲來到任,為當前冰封的中美關係發出破冰信號,但在美國朝野遏華大氛圍下,讓中美關係解凍卻是極具挑戰,相信他會迎難而上,憑藉其在美的人脈關係,促進與美國各界人士保持密切交往,避免中美關係持續螺旋式下降。
美大選臨近政客打「中國牌」爭選票

謝鋒履新,填補現任外長秦剛1月離職時懸空逾4個月的空缺,別具象徵意義。須知道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來,除了在1995年台灣領導人李登輝訪美,北京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兩個月,駐美大使職位從沒像今年懸空這麼久。謝鋒抵埗後不諱言,中美關係面對嚴重困難和嚴峻挑戰,他是為了捍衞中國利益,以及為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擔當盡責,不辱使命。

本來謝鋒可更早上任,但氣球風波讓中美關係急速惡化,雙方高層中斷一切接觸,令他也推遲上任。但華府意識到中美關係出現螺旋式下降絕非好事,一旦在南海或台海等地緣政治問題出現誤判,容易擦槍走火,遂在近月不斷要求與中方重啟對話。隨着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本月初在奧地利會晤,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先後與秦剛和商務部長王文濤會晤,伯恩斯更飛赴成都,讓人憧憬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可能重開,都反映雙方正努力改善關係,美國總統拜登更在謝鋒履新前夕事先張揚,美中關係快將「解凍」。

中美高層近日頻頻互動接觸,顯示雙方希望通過恢復溝通來緩和緊張關係,但說雙方關係有望解凍回暖卻言之尚早。中美關係年初急轉直下,歸根究柢是美方將氣象氣球事件無限放大,肆意渲染中國威脅論。當前遏制中國是美國朝野共識,拜登政府為免被政敵批評對華軟弱,只能被對手和媒體牽着鼻子走,強硬回應。然而拜登擔心不接觸易生誤判,才要求重啟對話,維持溝通渠道暢通。

不過,美國反華情緒已由聯邦層面逐漸蔓延至地方,一些州份如德州、南卡羅來納州和佛州等通過法例,禁止中國人買地、禁止州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等。隨着民主、共和兩黨陸續有人表態參選明年大選,當競選活動啟動後,相信不少政客為爭取選票而紛紛大打「中國牌」,可以預見反華情緒將推至新高,誰對華軟弱,便可能流失選票。致力爭取連任的拜登,在未來一年半縱然想與華改善關係,也不敢在對華政策作出重大轉變,只能因應實際需要作出微調。
推動民間交流增進美民眾對華了解

中方亦認定美國絕不會放棄遏華政策,在多次領教過華府這邊廂說要為中美關係設立護欄,那邊廂卻全方位打壓的兩面三刀做法,要求美方須拿出誠意來,為中美關係止跌企穩。因此,中方一方面在近日連串會晤中試圖互相摸底,謝鋒履新之日表明台灣及其他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核心問題是絕不能逾越的紅綫,促請美方須妥善處理;另方面透過制裁美國記憶體廠商美光,便是擺出在遇到不公平競爭時「打要還手、罵要還口」,不再容忍美國單邊無理制裁打壓,讓美國要掂量後果。

同時,中方亦意識到美國兩黨政客競相煽惑反華情緒,漸到失控地步,希望讓熟悉美國國情、在美有廣泛人脈關係網的謝鋒,在履新後積極推動與美國各界在經貿、文化、科技等領域交流合作,增進民間人士對中國有正確認識和了解,願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與華保持交流接觸,而不輕易與華脫鈎。

在美國大選未有結果前,中美關係跌宕起伏難免,謝鋒面對着如此複雜外交任務和挑戰,要讓中美關係回復正軌是相當困難,但若能與美方加強溝通,管控彼此分歧,盡可能將發生衝突的風險降低,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便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