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來電擬加標示「預警」

2022-10-27 00:00

鄧炳強指首三季的詐騙案,有19444宗,較去年同期上升近四成。
鄧炳強指首三季的詐騙案,有19444宗,較去年同期上升近四成。

(星島日報報道)電騙肆虐!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首三季詐騙案接近兩萬宗,超過七成與網上騙案有關,保安局正研究為高風險來電加上標示,現時所有海外來電已加上「+」號。多名立法會議員回應《星島》指,建議政府與電訊商溝通,當海外來電時向市民發出警示;又提醒市民「唔識嘅電話就唔好聽」,寧稍後聽電話錄音求證。另外,業界指正研究建中央數據庫,讓網絡商知悉詐騙電話號碼。
據了解,政府八月起已分別於本港各大電訊商,探討預防詐騙電話的方法,而電訊商於上月透過短訊及社交媒體,向用戶發出提防電騙的訊息,業界亦與政府繼續研究如何打擊電騙。有業界人士指出,由本地電話號碼打出詐騙電話號碼難以監管,故正研究,建立中央數據庫,初步構思是接獲市民舉報後,再作跟進確認後,再存入中央數據庫,網絡商可共同分享。

昨日立法會大會上,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詢問保安局有沒有信心將電騙個案「封頂」,鄧炳強回應指,隨科技發展,世界各地整體罪案數字全球都有上升,即使能攔截部分亦難以完全杜絕。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關注,政府有否要求電訊商合作封鎖詐騙電話。鄧炳強回應說,保安局正與通訊事務管理局和各大電訊商協作,堵截證實為詐騙的來電,將高度可疑的來電加上標示,現時所有來自海外的電話號碼前,亦已加上「+」號,讓市民容易識別。
首三季詐騙案  七成涉網騙

鄧炳強指出,今年首三季的詐騙案有一萬九千四百四十四宗,較去年同期上升近百分之四十,涉及超過三十三億元,當中超過七成與網上騙案有關。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今年首三季已勸止了超過四百宗騙案受害人匯出款項,並攔截了近十億元騙款,瓦解了多個詐騙集團,拘捕超過六百五十人,涉款大約十四億元。

鄧炳強說,過去五年香港整體詐騙案顯著上升,自二○一八年的八千多宗大幅上升至二○二一年的近兩萬宗,升幅近一點三倍,共有八千零三十一人涉案被捕,一般而言他們會被控「詐騙罪」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部分人亦有機會被控「洗黑錢」罪,當中有一千二百九十人已被定罪,最高判監十年。

另外,鄧炳強指目前求職騙案模式改變,截至七月已接獲十五宗有關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從事非法工作個案。他指至今共接獲四十六宗相關個案,單是八月已接觸二十八宗求助。保安局八月中已成立專責小組幫助被騙港人,至今已確認四十名港人安全,當中三十人已回港,七人毋須進一步協助,鄧炳強指小組正幫助其餘三人回港。而事件當中有十人被控涉嫌串謀詐騙,年齡介乎十七至五十一歲。
建議海外來電  向市民發警示

曾任保安局局長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向本報表示,保安局可和電訊商溝通,凡是有「+」號的電話,就播一個電話錄音,「慎防境外騙案,請留意」,就好像打去銀行,提醒你不要隨便透露個人資料的錄音一樣。她補充,不知道當局在《電訊條例》有否相關權力,但就算沒有相關權力,只要電訊商願意合作,也可以做到。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稱,市民現時見到「+」就知事有蹊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集團又有手段隱去「+」,故建議電訊商遇到外國來電時給市民發送警示。她又說,「KK園區」等源頭未被剿滅,恐電話詐騙較難根除,政府加大宣傳向市民解釋詐騙手段,引起警覺,「舊橋就唔好再受騙啦。」
陳凱欣:不認識就不要聽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出,非本地打出的電話詐騙較難執法, 不過保安局可以向市民建議「唔識嘅電話就唔好聽」,寧願稍後聽取留言信箱中的電話錄音,留出時間去求證其中內容是否屬實,並建議電訊商向長者提供免費的留言信箱。她又提議,政府可「牽頭」進行收集最新的詐騙「劇本」工作,並加以宣傳,如將資料交由地區人士對區內長者進行教育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