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知猴痘傳播 毋須聞疫色變

2022-09-07 00:00

新冠疫情反彈之際,肆虐全球多地的猴痘終登陸香港,成為了全城焦點所在,不少人擔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雙疫夾擊下經濟復甦恐受影響。有別於新冠肺炎,猴痘通常是透過性接觸傳播,加上本港入境仍有一定檢疫措施,只要當局守得穩,市民又做好個人衞生,社區爆發風險並不大,毋須過分驚慌。

衞生防護中心指,一名三十歲男子早前從菲律賓入境,在酒店檢疫期間出現皮疹,經檢測後證實確診猴痘。由於病患者之前去過猴痘爆發重災區的美國和加拿大,並曾參與過「高危活動」,相信是在海外感染,在檢疫期間又沒與任何人有緊密接觸。不過,為謹慎起見,當局一方面呼籲曾與患者接觸過的航機乘客、機組人員、機場採樣人員和檢疫酒店員工,要提高警覺,留意身體狀況,另方面亦提升猴痘戒備級別。
港檢疫守得穩輸入個案少且遲

猴痘自五月初在歐洲出現,迅速在歐洲和美洲爆發和蔓延,迄今逾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呈報約五萬三千宗個案,當中八成八是在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巴西、英國等十個美洲及歐洲國家錄得。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人流交往頻繁,猴痘輸入是在所難免,但出現時間卻比南韓、新加坡、台灣、日本、印度、印尼、泰國、菲律賓等亞洲區內國家和地區遲了一、兩個月,宗數也比新加坡的十六宗、印度十宗、泰國七宗、日本和菲律賓的四宗為少,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香港為了締造與內地通關的有利條件,一直奉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疫措施相當嚴格,在七月才取消航班熔斷機制,令到與境外人員交往大減,新冠輸入個案低位徘徊,猴痘亦遲遲未見流入。直至上月當局放寬入境人士酒店檢疫期由七天改為「3+4」(即三天酒店檢疫另加四天家居醫學監測),入境旅客人次才有所上升,但對旅客來說,「3+4」仍有一定成本,來港意欲當然遠遠不及早已撤銷入境檢疫的新加坡、泰國、印度等國家。

其次,香港雖是華洋雜處的地方,但在性觀念始終沒有西方人般開放,雖然不歧視同性戀者,但要自身接受卻是另一回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早前一項研究顯示,九成半猴痘患者是透過性接觸感染,當中大部分是男同性戀者。猴痘主要透過與患者有緊密接觸,如性接觸、體液和皮膚接觸傳播,疫下港人都有較強防疫意識,外出時戴上口罩,並經常用搓手液清潔雙手,亦避免與人有肢體接觸,故一般市民感染猴痘風險較低。

此外,港府早已高度防範猴痘輸入風險,早在六月便已列為須呈報的傳染病,並制定好應變方案,現在出現首宗個案,便有條不紊按既定計畫行事。政府化驗所一早準備好檢測裝置,迅速覆檢患者是否確診,醫院隔離病房亦準備就緒將病人隔離二十一天,並有合適藥物隨時供病人使用。當局亦已採購了一定數量的猴痘疫苗,稍後運抵,供高風險人士,如前綫醫護和確診者有緊密接觸人士接種。
保持距離加強衞生減染疫風險

市民聞疫色變,尤其對猴痘所知不多,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讓大家對猴痘傳播途徑、潛伏期、病徵、預防方法有正確認知,並提醒四十歲以上市民大多接種過牛痘,基本上體內已有一定抗體,而四十歲以下人士即使沒抗體,只要避免與別人有肢體接觸,若發現對方身上或臉上出現皮疹、水泡,便要提高警覺,保持一定距離,並確保安全性行為,便可減低中招風險。

面對雙疫夾擊,市民毋須過分焦慮不安,猴痘傳播比新冠病毒大不同,只要對兩種病毒有更深刻了解,做好個人衞生,便可有效阻斷病毒傳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