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派快測包涉公帑 能者自付理念無錯

2022-04-14 00:00

疫情緩和,學校下周二起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師生每天須進行快速檢測,呈陰性才能回校,但此舉卻掀起相關物資和費用由誰負擔的爭議。有政黨和教育團體認為快測包應由政府免費提供,但當局卻以善用公帑資源為由拒絕,以免出現資源錯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局在推行新措施後適時作出檢視,讓措施能順利推行,長遠應鼓勵學生打針,才是減低校園爆疫的方法。

港府要求學生每天上學前須做快測,並準備了一千萬個快測包派予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有政黨認為抗疫須一視同仁,應向所有學生和老師派發,而為確保快測的真確性,學生須在檢測棒上寫上姓名、檢測日期和時間,校方須不時進行抽查。先不說政黨提出這一大堆訴求是否可行,但學生每天都要做檢測,必會為每個有小孩的家庭帶來額外開支。以一個育有兩名孩子的家庭為例,兩個孩子每月便要使用四十四個快測包,假設每個快測包售價二十元,每個月便增加八百八十元開支,小數怕長計,未必人人負擔得起,難保有人為了節省開支,虛報檢測結果,反而增加復課後爆疫風險。
小數怕長計恐成額外負擔

由於政府早前向全港逾三百萬戶家庭派發內附快測包的抗疫包,非常慷慨,但當學校即將復課,卻要求市民自費買快測包,前後矛盾,難怪批評者質疑政府何不繼續豪爽下去?然而政黨發聲,無疑是慷納稅人之慨,試圖為己撈取政治本錢,一旦成事,他日在爭取連任時便振振有詞說,在疫情期間成功為市民的子女爭取派快測包。

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在抗疫發布會上作出回應,指學校有不同經濟背景的學生,應將公共資源用在有需要人士身上,若所有防疫物資都由政府供應,會對公共資源造成壓力,政府開支便不止六千億元。

林鄭拒絕向全港學生派快測包,同樣是出於小數怕長計,以免成為政府額外負擔。全港八十七萬名學生每個月約需要二千萬個快測包,以二十元一個計算,政府每月便要額外增加四億元,即使當局大手洽購有折扣優惠,開支動輒要數億元。

事實上,港府在過去兩年花在抗疫開支逾六千億元,即使林鄭揚言抗疫不缺錢,但庫房並沒有花不完的錢,抗疫開支是從財政儲備中撥出來救急,財儲已由高峰時逾一萬一千六百億元,大減至上月九千四百六十七億元,港府預期未來兩年會繼續赤字預算,而財儲亦會進一步縮水。雖然第五波疫情從高位回落,但尚未受控,會否反彈仍是未知之數,加上未來可能有第六波,甚至第七波疫情,若當局不秉持審慎理財,應使則使原則,公共資源須用得其所,幫助最有需要的市民,若胡亂花費,不但造成資源錯配,更易掏空庫房,屆時何來底氣抗疫?
接種率達標可減快測次數

不過,政府表明只會照顧有需要的貧窮學生,由學校派發,是較為便捷做法,但如何做好監察是個挑戰,因小孩不懂「撩鼻」,要由父母負責,一旦小朋友抗拒,而父母又需趕時間上班,隨時可能弄虛作假。若要學校負責抽查,又會加重校方行政工作,因此當局是摸着石頭過河,須不時檢視效果,並對措施作出相應調整。

從防疫角度來看,全民接種疫苗,建立社會保護屏障才是防疫王道,可是三至十一歲學童接種一針及兩針比率分別是六成三和三成二,情況仍未如理想。若家長想子女能全面恢復面授課堂及進行課外活動,關鍵是接種率達到九成以上,只要接種率達標,快測次數便可由每日一檢減至每周一檢,成為鼓勵家長讓子女打針的誘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