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通識科有否出現「異化」?
2021-01-12 00:00我留意到一個教師團體和其他人士透過傳媒對政府改革通識科的批評,總的來說主要環繞三大方向:(一)通識科有否出現「異化」?(二)改革是否「專業導航」?(三)政府改革程序是否符合「程序公義」?本文先討論異化,之後一篇文章再談其他兩方面。
作為該團體成員的通識科教師反對異化之說和加以指責的立場不奇怪,因為教師是利益方。然而,有否出現異化,或這些異化是否成為社會動亂的部分根源,或相關教師是否有責,不能只偏聽利益方的意見。
被一些人尊稱為「通識之父」的陳岡校長,不滿政府改革的方向,認為措施不是「專業導航」,而且決定不符合「程序公義」,但早在六年前他已經就通識出現異化作出警告,並提出應對之道。 他當時的觀察是:
一、考評局的文憑試擬題失控,偏重本地政治議題,二〇一二——二〇一四年頭三屆文憑試政治議題的比重是課程規定教學內容比重的1.5-2.7倍,是一種異化現象。
二、考評局偏差產生「倒流效應」:即學校教材跟隨文憑試內容,造成學校教材和教學相應地過度政治化,出現第二種異化現象。
陳校長曾警告,這些異化現象終將影響「某些人」的觀感,得出「必須系統性整頓」的結論。事實證明,以上異化在二〇一四年後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是變本加厲,而「某些人」大有人在,並非少數,也不局限於政府官員和政治人物。
陳校長認為問題的根源,是教育局沒有做好通識科的視學工作,令教材和教學的偏差沒有得到糾正,同時容忍考評局的異化,造成教材教學偏差的誘因:「倒流效應」。他認為應透過兩個局的內部措施去處理:考評局須加強內部監管去糾正考卷政治化的偏頗,教育局負責視學的質素保證組應加強通識科的重點視學,協助少數有問題教材或教學法的學校糾正專業偏差。他相信,假如兩方面的異化都及時糾正而消除了,就不會出現今日的情況。
從陳校長文章所見,文憑試擬題異化的原因是考評局內部擬題人「個人判斷偏差」而上司沒有察覺,又或者察覺了而沒有及時糾正。教材和教學的異化,則是「倒流效應」的結果,原因是教育局沒有透過強力的視學工作及時糾正偏差。然而,公眾或會懷疑,考評局的僱員和中學教師當中是否有一些人是懷有其他目的、或有意識地進行異化呢?從傳媒和家長揭發的部分教材和具強烈引導性的試題,市民和學生家長未必相信這些嚴重偏差只是簡單的「倒流效應」。
市民和家長擔心的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教師是有明顯政治目的,在播下反政府的種子後,心智未成熟的年輕學生在這些教師的鼓勵和朋輩的壓力下,有樣學樣,甚至參與犯法活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事情有在學校發生嗎?
利用抽象而崇高的意念(包括民主、自由、正義、程序公義甚至違法達義等)包裝成為所謂的普世價值,把價值觀「武器化」、利用具腐蝕性的意識形態和相關論述去鼓勵某種破壞行為,令目標地區社會混亂、動搖政治秩序和政府管治能力,是常見的國際鬥爭手法,耳熟能詳。有教育界人士批評通識科改革,在文章尾段期望通識教師莫忘初心,而最後一句(也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吧)引用蘇格拉底的話「人應該忠於正義的事而無懼死亡」。不知道,他教學時有沒有鼓勵年輕的中學生去為他們心中的正義去犧牲自己的性命?部分年輕人認為自己代表正義,就可以為所欲為、訴之暴力的行為,是否有人鼓勵?
很明顯,通識科有沒有異化,不是該團體及有利益關聯的教師可以一錘定音的。
論通識科改革系列之二
鄭國漢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