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通识科有否出现「异化」?
2021-01-12 00:00我留意到一个教师团体和其他人士透过传媒对政府改革通识科的批评,总的来说主要环绕三大方向:(一)通识科有否出现「异化」?(二)改革是否「专业导航」?(三)政府改革程序是否符合「程序公义」?本文先讨论异化,之后一篇文章再谈其他两方面。
作为该团体成员的通识科教师反对异化之说和加以指责的立场不奇怪,因为教师是利益方。然而,有否出现异化,或这些异化是否成为社会动乱的部分根源,或相关教师是否有责,不能只偏听利益方的意见。
被一些人尊称为「通识之父」的陈冈校长,不满政府改革的方向,认为措施不是「专业导航」,而且决定不符合「程序公义」,但早在六年前他已经就通识出现异化作出警告,并提出应对之道。 他当时的观察是:
一、考评局的文凭试拟题失控,偏重本地政治议题,二〇一二——二〇一四年头三届文凭试政治议题的比重是课程规定教学内容比重的1.5-2.7倍,是一种异化现象。
二、考评局偏差产生「倒流效应」:即学校教材跟随文凭试内容,造成学校教材和教学相应地过度政治化,出现第二种异化现象。
陈校长曾警告,这些异化现象终将影响「某些人」的观感,得出「必须系统性整顿」的结论。事实证明,以上异化在二〇一四年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是变本加厉,而「某些人」大有人在,并非少数,也不局限于政府官员和政治人物。
陈校长认为问题的根源,是教育局没有做好通识科的视学工作,令教材和教学的偏差没有得到纠正,同时容忍考评局的异化,造成教材教学偏差的诱因:「倒流效应」。他认为应透过两个局的内部措施去处理:考评局须加强内部监管去纠正考卷政治化的偏颇,教育局负责视学的质素保证组应加强通识科的重点视学,协助少数有问题教材或教学法的学校纠正专业偏差。他相信,假如两方面的异化都及时纠正而消除了,就不会出现今日的情况。
从陈校长文章所见,文凭试拟题异化的原因是考评局内部拟题人「个人判断偏差」而上司没有察觉,又或者察觉了而没有及时纠正。教材和教学的异化,则是「倒流效应」的结果,原因是教育局没有透过强力的视学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然而,公众或会怀疑,考评局的雇员和中学教师当中是否有一些人是怀有其他目的、或有意识地进行异化呢?从传媒和家长揭发的部分教材和具强烈引导性的试题,市民和学生家长未必相信这些严重偏差只是简单的「倒流效应」。
市民和家长担心的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教师是有明显政治目的,在播下反政府的种子后,心智未成熟的年轻学生在这些教师的鼓励和朋辈的压力下,有样学样,甚至参与犯法活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事情有在学校发生吗?
利用抽象而崇高的意念(包括民主、自由、正义、程序公义甚至违法达义等)包装成为所谓的普世价值,把价值观「武器化」、利用具腐蚀性的意识形态和相关论述去鼓励某种破坏行为,令目标地区社会混乱、动摇政治秩序和政府管治能力,是常见的国际斗争手法,耳熟能详。有教育界人士批评通识科改革,在文章尾段期望通识教师莫忘初心,而最后一句(也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吧)引用苏格拉底的话「人应该忠于正义的事而无惧死亡」。不知道,他教学时有没有鼓励年轻的中学生去为他们心中的正义去牺牲自己的性命?部分年轻人认为自己代表正义,就可以为所欲为、诉之暴力的行为,是否有人鼓励?
很明显,通识科有没有异化,不是该团体及有利益关联的教师可以一锤定音的。
论通识科改革系列之二
郑国汉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