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襲港一周年 跳舞群組最毒

2021-01-1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爆發至今近一年,曾先後出現不少感染群組,當中以第四波跳舞群組染疫人數最多,律敦治醫院就接收大量患者。該院的傳染病控制統籌醫生廖維滔指出,這一波疫情病人體內的病毒數值(CT Value)低,部分甚至達個位數,反映傳染力高,加上有很多無徵狀患者,令疫情更來勢洶洶。不過,憑抗疫一年的經驗,院方現時很自如地處理染疫者或疑似病人,醫生現時又會先用藥降低病人體內的病毒量,然後再處理肺部發炎的情況,相對上可降低死亡率。

本港去年一月二十三日開始出現首宗確診個案,至今曾出現四十七個十人以上的感染群組,其中跳舞群組累計有七百三十二人確診。律敦治醫院在第四波疫情時接收了約四十名確診病人,累計共治理約二百名確診者。該院的傳染病控制統籌醫生廖維滔,曾身經百戰,參與過二○○三年沙士和二○○九年豬流感的抗疫工作,在對新冠肺炎的「疫」戰中,他也憑過往的經驗帶領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處理疫情,「過去十七年來處理傳染病的經驗,其實令我很快便知道要如何進行風險評估,所以即使病毒的傳染力高,但至今院內仍未有感染的情況。」

過去的經驗對於治療方面也有幫助,他稱在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先用藥降低病人體內的病毒量,然後再處理肺部發炎的情況。這種治療方式雖有別於海外,也有可能延長治療時間,但相對上可降低死亡率,「即使是年紀大的患者,只要情況未壞至要插喉,讓院方有數天時間降低他們體內的病毒量,一般都有機會康復出院。」

要為醫生爭取時間處理病人體內的病毒量,其實非常有賴病人自身有否留意到身體發出的「警號」。曾有一名從美國回來的確診者,他在隔離途中接到家人通知,曾送他去機場的侄女在美國確診,而當他有輕微喉嚨痛便已即時進行檢測。廖維滔憶述,正是因為患者及早進行檢測,醫生在其確診後有時間降低他體內的病毒量。即使病人後來肺部發炎及靠氧氣協助呼吸,但仍能在兩至三星期內康復出院。

抗疫至今近一年,廖維滔最佩服的是一眾護士的付出,「雖然醫生與護士共同在隔離病房工作,但容易受感染的高危工作都是由護士負責,相對上護士被傳染的風險也較高,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堅守崗位。」

其中,律敦治醫院註冊護士楊樂在疫情初期,還是一名初出茅盧的新畢業生,在隔離病房工作近一年後,亦已成抗疫「老手」,駕輕就熟地處理病人在身心靈的需要。「起初面對疫情時,我也會感到不知所措,更擔心自己有機會染疫,但後來有更多經驗時,便知道其實做足防護措施,相對上受感染的風險便會降低,對處理疫情也更有信心。」他續指,更多的經驗也有助他向病人解釋治療的過程,也能令病人對醫院更有信心,令一切運作變得更順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