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情後的青年——現實與夢想

2021-01-12 00:00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限聚令、停業令、社交距離等一系列防疫措施一延再延,無可否認對香港的社會、經濟、民生造成莫大衝擊,失業率更攀升至十六年以來的高位。然而,有危自然有機;對於疫情時期下甫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無論打算奮起求職還是創業追夢,也不妨趁現在好好裝備一番,以提升自己在職涯上的競爭力。

疫情之下,市場狀況瞬息萬變;而即將來臨的「後疫情時代」,更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社交互動、娛樂消遣,甚至是工作型態。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以及經濟下行的激烈競爭,職涯規劃、自我增值,自然成為香港青年需要應對的首要課題。

香港青年想要自我增值,先要突破現有的固有思維及恒常的行為模式。除了在空餘時間接觸其他範疇的工作,亦可以選擇報讀進修課程,從而擴展更多技能及知識,為自己爭取進步機會的同時,亦能讓自己獲得更強的適應力,甚至從中把挑戰轉化為機遇。同時,拓展人脈對個人成長來說亦屬長遠和關鍵的軟性投資,需要對此多加關注。

相信不少香港青年也希望能在畢業後「搵份好工」,然而在港工作卻並非唯一歸宿。香港雖然貴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是在創科生態環境上的發展卻未如想像中蓬勃,如果有志投身科研工作的話,不妨把生職涯規劃放眼於香港以外的市場。

外國有不少企業也積極進行創科及科研工作,例如美國西雅圖的Amazon Go Grocery無人超市、西班牙初創公司Nova Meat的3D打印植物肉;而中國除了為人熟識的華為、大疆,亦有研發出風靡全球的Tiktok的ByteDance。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日後的生活,很大機會會順應數碼時代的趨勢而行,當中更會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網絡等作為主流技術。

月前,政府所公布的《施政報告》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資助香港及大灣區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工作,當中的空缺更以創科職位為主。香港青年如果想在創科領域上一展所長,不妨衝出香港,並以多角度思考及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職涯計畫,好為日後的個人發展鋪路。

同樣地,打工亦不會是你的唯一出路。如果你擁有一個創業夢,就更要趁早吸取經驗,皆因每一次所接觸的工作、每一次所學到的知識,乃至每一次成功的喜悅、每一次失敗的挫折,這一切的經驗,都能夠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養分,從為你的職涯發展帶來優勢和機遇。

「識人好過識字」是一句十分有趣的老話,皆因無論是56K年代抑或5G世代,拓展人脈及資源一事,依舊是創業的成功之道。想突破桎梏,就要跳出舒適圈,嘗試與更多的個人及組織接觸,建立個人形象的同時亦能交換各種經驗心得,從而把自己一直以來所經營的人脈,交織並構建成屬於自己創業路上的人脈網絡。拓闊眼界的同時,亦可以為未來的職涯發展作出準備。

鍾霆諾

香港青年聯會常務副秘書長

天津市青年聯合會港區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