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論政經】美國會之亂與虛假消息之禍

2021-01-12 00:00

拜登終於成為美國候任總統,但就任之路並非坦途,日前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美國國會山莊騷亂,再次揭露了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不實消息和煽動仇恨的破壞力,值得世人深思。

特朗普成為眾矢之的,他利用社交媒體鼓勵支持者遊行到國會,結果暴徒持械闖入國會大樓,與警方發生衝突。騷亂發生後,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社交平台對特朗普帳戶採取不同程度的禁制措施。然而,這些都被視為遲來的行動。因為自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媒體成了他其中一個主要戰場,不但以社交媒體作為對外溝通平台,包括宣布重大政策、指責外國政府,更發布不少缺乏證據支持的言論,例如他敗選後不斷指控選舉舞弊,但未能提供任何證據。過去幾年,社交平台卻未有阻止當中不負責任的言論散播。

虛假消息、煽動性言論在社交媒體散播的影響是全球性的。香港方面,二〇一九年社會事件及去年新冠疫情爆發,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在社會早有討論。面對假新聞、假消息在新媒體盛行,海外已有先例以不同措施遏止虛假資訊散播。新加坡訂有《防止網路假資訊和網路操縱法》,適用於個人及網上平台,以針對有關平台發布假消息及可能造成的影響。法國則有可用於遏止虛假資訊的《反資訊操縱法》。

反觀香港,目前並沒有法例針對網上虛假資訊,只能在相關資訊觸犯其他法例的情況下作出檢控。《基本法》保障香港居民的言論自由,但該等自由並非不受限制,政府有必要盡早訂立針對網上虛假資訊的法例。與此同時,即使有法可依,執行上也要做得及時、做得有效,我們應思考建立完善機制,找出網上虛假資訊,繼而判別真假、及時遏止散播。

當前,科技是全球發展大趨勢,這股力量不可逆轉。社交網絡對人類思想的影響程度,或遠比我們想像中嚴重。社交平台雖然在最後關頭暫時凍結特朗普的戶口,但我們別忘記其實這些平台本身的不少做法也遭人詬病,它們對資訊審查的機制是否客觀、平台有否過度利用我們的偏好或數據?我們又怎可單憑社交網絡所提供的資訊去判斷孰是孰非?

這也關乎人們如何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受虛假訊息的擺布。要做到善用社交網絡,應具備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現今世代再不是有圖或有片便有真相,更應做多一點換位思考,多加考查,吸收不同立場的資訊,方能盡量做到客觀而不偏執。

李民斌

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