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镜检查|大肠癌年夺2300命!大肠镜多久照一次?一文看清检查项目/流程/费用

2024-05-21 00:00

大肠镜检查|大肠癌年夺2300命 大肠镜多久照一次?一文看清检查项目/流程/费用
大肠镜检查|大肠癌年夺2300命 大肠镜多久照一次?一文看清检查项目/流程/费用

大肠癌为本港第2大致命癌症,本港于2021年新增近6000名大肠癌确诊者,一年夺去近2300条人命。定期大肠镜检查有效检测大肠疾病,有助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到底大肠镜多久照一次?甚么人最需要检查?外科专科医生刘卓灵向《星岛头条》分享有关大肠镜检查的资讯,拆解常见问题,讲解大肠镜检查流程、检查项目、费用及注意事项等。

甚么人要照大肠镜?常腹痛是照肠镜?

外科专科医生刘卓灵表示,照肠镜除了及早发现大肠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找出未长成肠癌的腺瘤瘜肉,及早切除,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因此,并非要去到怀疑自己患有大肠癌才照肠镜。是否需要照肠镜可考虑以下因素:

  • 50岁以上的人士
  • 出现便习惯改变、血便、腹胀、腹痛、体重减轻及贫血等病徵的人士

刘医生建议,市民若出现任何徵状,应及早寻求医生的意见,不应只透过网上资讯自我判断是否须要照肠镜。早期检测和诊断对于治疗大肠癌非常重要,因此不要拖延就医。

【同场加映】大肠癌12大症状

大肠癌徵状
大肠癌徵状
大便带血、或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大便带血、或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排便习惯突变(持续便秘或腹泻)、
排便习惯突变(持续便秘或腹泻)、
粪便形状改变(幼条状)、
粪便形状改变(幼条状)、
大便后仍有便意
大便后仍有便意
无故体重下降
无故体重下降
下腹不适(腹部发胀或肠绞痛)
下腹不适(腹部发胀或肠绞痛)
手脚冰冷
手脚冰冷
疲倦
疲倦
心跳加速
心跳加速
气喘
气喘
面色苍白
面色苍白
头晕
头晕

 

大肠镜可检查甚么?可验出大肠癌/痔疮?

刘卓灵医生表示,大肠内窥镜除了能诊断大肠癌之外,还能诊断以下病症:

  1. 大肠瘜肉,大多数大肠瘜肉能在内窥镜检查同时切除
  2. 溃疡性结肠炎
  3. 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
  4. 憩室病
  5. 痔疮

大肠镜多久检查一次?

根据本港衞生署建议,50岁以上人士每5-10年进行一次大肠内窥镜检查。大肠癌筛查服务的计划,目标人群是年龄介于50至75岁的香港居民(编按:政府推行的「大肠癌筛查计划」,资助没有大肠癌症状的市民每2年接受大便隐血测试。如测试结果呈阳性,参加者会获转介接受政府资助的大肠镜检查。)

去私院还是公院照大肠镜?一定要住院吗?

刘卓灵医生指出,在香港,政府医院、私家医院及日间医疗中心均提供大肠内窥镜服务,这3类机构在服务详情及价格上有差别。绝大部分的肠镜检查是不需要住院的,部分患有较严重长期病、重度肥胖、或患心脏病人士就可能需要留院,市民可按照自身情况向专科医生查询。

私院VS公院VS医疗中心 轮候时间/收费/留院安排

1. 轮候时间:

  • 政府医院:超过1年,甚至数年
  • 私家医院:可根据病人需要弹性安排
  • 日间医疗中心:可根据病人需要弹性安排

2. 收费:

  • 政府医院:普罗大众可负担
  • 私家医院:相对昂贵,个别医院附有不同形式服务及药物收费,逐项计算
  • 日间医疗中心:介乎政府与私家医院之间

3. 可否安排留院:

  • 政府医院:不设留院
  • 私家医院:可以按照病人需要作出留院安排
  • 日间医疗中心:只提供日间服务,不设留院

【同场加映】大肠镜检查痛吗?有后遗症?清肠吃甚么?医生教检查前后饮食/恢复方法

照大肠镜收费是多少?保险可覆盖吗?

照大肠镜收费昂贵吗?有甚么细节要事先了解清楚?保险可覆盖照肠镜的费用吗?刘卓灵医生就上述问题,一一解答。

1. 检查费用

  • 大肠镜检查的收费会牵涉多个项目,特别是在进行大肠瘜肉切除的程序上,牵涉到化验费及仪器费等。
  • 这些费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因此,市民在进行大肠镜检查前须详细了解清楚有关检查所需的费用详情,包括医生费、手术室费、化验费、麻醉师费用及麻醉方式、仪器费、病房费和杂费等。了解详细的费用项目和相关费用,确保有足够的预算。

2. 医疗费用预估

  • 请医疗机构提供大肠内窥镜检查的预估费用,包括可能的附加费用和相关的医疗程序。这将帮助掌握检查的费用范围,并做出相应的预算安排。

3. 保险覆盖范围

  • 向你的保险公司查询保险是否涵盖大肠内窥镜检查,了解相关的保险范围、赔偿金额、相关的医疗索偿的手续和要求。

【同场加映】大肠癌成因+高危因素

大肠癌成因及高危因素
大肠癌成因及高危因素
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
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
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
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
缺乏体能活动
缺乏体能活动
肥胖
肥胖
饮酒
饮酒
吸烟
吸烟
带有遗传性的肠病,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连氏综合症」
带有遗传性的肠病,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连氏综合症」
大肠长期发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长期发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
过往有大肠瘜肉
过往有大肠瘜肉
有大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有大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大肠内窥镜肠镜分为哪几种?长者适合做哪种?

肠镜检查可以分为两种:大肠镜检查(亦称「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两种不同的内窥镜检查程序,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例如:

  • 乙状结肠镜检查的长度约为60厘米,仅检查从肛门到降结肠的部分。
  • 大肠镜检查则长达160厘米,可以检查整个大肠。

此外,大肠镜检查的准确度较高较全面,但相对地收费也较贵。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进行完整的大肠镜检查,而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适合接受麻醉的老人家,以及因其他因素导致未能进行完整的大肠镜检查的病人,则会建议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

甚么是大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

1. 大肠内窥镜检查(Colonoscopy)

  • 大肠内窥镜检查是最常见的大肠检查方法。在大肠镜检查中,医生会插入一根柔软且可弯曲的管状仪器(内窥镜)进入大肠,以检查结肠和直肠的内部。
  • 大肠镜可以检测和诊断结肠瘜肉、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如在过程中发现瘜肉,医生会即时进行切除,并送往病理部进行组织化验。

2.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Sigmoidoscopy)?

  • 乙状结肠镜检查则只检查大肠的三分之一长度,同样是使用一根柔软且可弯曲的管状仪器(内窥镜)经肛门进入直肠,以及整段乙状结肠。
  • 乙状结肠镜检查同样能在发现组织异常或瘜肉情况下,进行瘜肉切除或者活组织箝取,以诊断病变。乙状结肠镜检查理论上就是局部检查,由于不需要饮用清泻剂与接受麻醉,因此这项检查通常用于年纪较大的患者。

大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有何分别?

乙状结肠镜(Sigmoidoscopy)和大肠镜(Colonoscopy)是两种不同的内窥镜检查程序,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1. 检查范围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仅检查结肠下半部分,包括直肠和乙状结肠,范围相对较短。
  • 大肠镜检查:检查整个结肠和直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 检查深度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仅能检查直肠以及乙状结肠部分,无法检查上半部分的结肠。
  • 大肠镜检查:可以检查整个结肠和直肠,深入到盲肠。

3. 检查过程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使用一根柔软且可弯曲的管状仪器(内窥镜)经肛门进入直肠,以及整段乙状结肠。
  • 大肠镜检查:插入一根柔软且可弯曲的管状仪器(内窥镜)进入大肠,以检查结肠和直肠的内部,检测和诊断结肠瘜肉、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4. 可切除瘜肉吗?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能在发现组织异常或瘜肉情况下,进行瘜肉切除或者活组织箝取,以诊断病变。
  • 大肠镜检查:如在过程中发现瘜肉,医生会即时进行切除,并送往病理部进行组织化验。

5. 不适感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较少。由于检查范围较小,毋须麻醉,只须根据医生指导下进行便可。病人可能会感到少许的腹胀不适感。
  • 大肠镜检查:没有。一般会在监察麻醉或静脉注射镇静下进行,过程不会有痛楚或不适的感觉。

6. 检测能力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仅能检查大肠约1/3部分,对于大肠疾病的诊断准确度降低。
  • 大肠镜检查:被普遍认同是现时检查大肠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7. 适合人士

  • 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不宜接受麻醉风险、过往手术可能导致肠道严重沾黏、因肾脏问题不适合饮用清肠剂、直肠肛门方面有特定问题、以及不宜做全大肠镜的患者;也适合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术后覆检用途。
     
  • 大肠镜检查:适用于大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反应和下消化道有出血情况的患者,大多数病人都适合进行。医生一般亦会进行术前评估,就麻醉风险、术前饮用泻药的风险,以及过往手术病历等方面,评估病人是否适合进行。

延伸阅读:医生教5招预防瘜肉 避免演变为大肠癌

预防瘜肉方法
预防瘜肉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瘜肉形成的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瘜肉形成的风险。
均衡饮食
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纤维、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多吃富含纤维、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减少食用高盐、高糖、高油及加工食物。
减少食用高盐、高糖、高油及加工食物。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少吃不健康食物
少吃不健康食物
减少摄取高热量、高动物蛋白等食物。
减少摄取高热量、高动物蛋白等食物。
这些食物会促使瘜肉生长。
这些食物会促使瘜肉生长。
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类。
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类。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定期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瘜肉。
定期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瘜肉。
40岁以上人士每年应至少做一次相关的内视镜的检查。
40岁以上人士每年应至少做一次相关的内视镜的检查。

 

延伸阅读:研究揭10大食物预防大肠癌 多吃豆可防癌

减大肠癌风险食物
减大肠癌风险食物
鱼类
鱼类
朝鲜蓟
朝鲜蓟
豆类
豆类
蓝莓
蓝莓
咖啡
咖啡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
全谷类
全谷类
梨
坚果和种子
坚果和种子
瑞士甜菜(莙薘菜)
瑞士甜菜(莙薘菜)

 

编辑:陈思雅

---

相关文章:

一年5900港人确诊 1种新检测方法准确度达94% 不用照大肠镜 附症状/自测方法

男子常饮1种汤确诊大肠癌 揭1种徵兆是癌变警号 很多人也中招

不吃肉也患大肠癌3期!女子长年吃素竟须切肠保命 医生揭1类食物暗藏陷阱

狂放屁是大肠癌先兆?出现1种屁味即求医 医生解构正常放屁次数

大肠癌「有样睇」?脂肪集中1部位易患肠癌 研究揭1种身型最高危 附自测症状方法

56岁整容女星便秘20年 大便现1特徵揭患直肠癌3期 6种大便是警号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内容,请立即浏览「区区有申诉」活动专页,https://bit.ly/41hgS9E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