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燕麦易血糖高?医生实测4种燕麦 糖尿病人忌吃这2款!

2024-05-17 00:00

早餐吃燕麦血糖暴增 糖尿病患忌吃2款燕麦 医生拆解5大进食贴士
早餐吃燕麦血糖暴增 糖尿病患忌吃2款燕麦 医生拆解5大进食贴士

燕麦有助减低胆固醇,但吃错燕麦反而会令血糖急升?有医生实测进食4种燕麦前后的血糖变化,发现其中2种燕麦会令餐后血糖大幅上升,糖尿病人士不宜进食。此外,她又教5大饮食贴士,建议吃燕麦前可多吃1种食物,有助稳定血糖。

早餐吃燕麦血糖急升? 糖尿病患忌吃2款燕麦

神经内科医生吴榛槿在「初日医学 - 宋晏仁医师 x Cofit」YouTube频道影片中分享实测结果。她选择了4种不同加工程度的燕麦食品,测试空腹进食后的血糖变化。

实测进食4种燕麦后,血糖的变化⬇⬇⬇

实测吃4种燕麦 血糖变化
实测吃4种燕麦 血糖变化
钢切燕麦
钢切燕麦
血糖升幅
血糖升幅
饭后1小时内血糖上升了65mg/dL
饭后1小时内血糖上升了65mg/dL
2小时后回落至空腹水平
2小时后回落至空腹水平
薄燕麦片
薄燕麦片
血糖升幅
血糖升幅
饭后2小时内血糖上升了58mg/dL
饭后2小时内血糖上升了58mg/dL
2小时多后回落至空腹水平
2小时多后回落至空腹水平
无糖燕麦饮品
无糖燕麦饮品
血糖升幅
血糖升幅
饭后1小时内血糖上升了96mg/dL
饭后1小时内血糖上升了96mg/dL
1.5小时后回落得比空腹血糖更低,出现了「反应性低血糖」
1.5小时后回落得比空腹血糖更低,出现了「反应性低血糖」
调味燕麦片
调味燕麦片
血糖升幅
血糖升幅
饭后半小时内血糖上升了102mg/dL
饭后半小时内血糖上升了102mg/dL
1.5小时后回落至空腹水平
1.5小时后回落至空腹水平

 

 

实测4种燕麦对血糖的影响

吴榛槿医生在不同日子,分别空腹进食4种等于3份碳水份量(45g)的燕麦,份量等同「221餐盘」建议的碳水量。她使用了连续血糖侦测机,以测试「空腹血糖」、「饭后血糖最高峰」、「上升至最高峰的时间」及「回落时间」共4项。结果如下:

1. 钢切燕麦

  • 空腹血糖(9:00am): 84mg/dL
  • 饭后血糖(9:58am):149mg/dL,1小时内上升了65mg/dL
  • 血糖回落(12:00pm): 85mg/dL,2小时回落至空腹水平

2. 薄燕麦片

  • 空腹血糖(9:34am):77mg/dL
  • 饭后血糖(11:19am):135mg/dL,2小时内上升了58mg/dL
  • 血糖回落(1:35pm):76mg/dL,2小时多回落至空腹水平

3. 无糖燕麦饮品

  • 空腹血糖(1:08pm):80mg/dL
  • 饭后血糖(1:53pm:176mg/dL,1小时内上升了96mg/dL
  • 血糖回落(3:09pm):66mg,1.5小时就回落,甚至比空腹血糖更低,出现了「反应性低血糖」

4. 调味燕麦片

  • 空腹血糖(9:37am):72mg/dL
  • 饭后(10:07am): 174mg/dL,半小时内上升了102mg/dL
  • 血糖回落(11:23am):72mg/dL,1.5小时就回落至空腹水平

【同场加映】血糖升高有甚么问题?如何为之糖尿病?

甚么是糖尿病。
甚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的慢性疾病。
我们进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淀粉质等)时,经消化后会转化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成为血糖。胰脏会分泌胰岛素,协助血糖进入细胞以供运用。
我们进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淀粉质等)时,经消化后会转化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成为血糖。胰脏会分泌胰岛素,协助血糖进入细胞以供运用。
当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无法正常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血糖便会上升。
当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无法正常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血糖便会上升。
血糖过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长远而言,更会引起多个身体系统及器官破坏,包括:心血管、视网膜、神经、肾脏等。
血糖过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长远而言,更会引起多个身体系统及器官破坏,包括:心血管、视网膜、神经、肾脏等。
血糖值的标准
血糖值的标准
空腹血糖异常 (IFG) 及血糖耐量异常 (IGT) 是指人体血糖值介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发现血糖耐量异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
空腹血糖异常 (IFG) 及血糖耐量异常 (IGT) 是指人体血糖值介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发现血糖耐量异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
根据世界衞生组织的准则,如空腹(见附注)血糖大过或等于7 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11.1 mmol/L的人士,则可判断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
根据世界衞生组织的准则,如空腹(见附注)血糖大过或等于7 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11.1 mmol/L的人士,则可判断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

 

 

饭后血糖超1数值伤身 糖尿病人忌吃2种燕麦

吴医生指出,饭前及饭后血糖差距最好不应超过30mg/dL,最多也不要超过50mg/dL。当进食后血糖升高,胰岛素也会跟著飙升,希望尽快把血糖往下压,然而会造成波动幅度太大,令人感到疲倦、全身不舒服。

而在4种燕麦当中,令血糖飙升幅度最大的是「调味燕麦片」,升幅达到102mg/dL。另外,即使像钢切燕麦或薄燕麦片,属于原型食物,竟也导致超过50mg/dl的血糖升幅,比想像中更高。

她提醒,以控制血糖角度,无糖燕麦饮品和调味燕麦片最好少吃。无糖燕麦饮品成分虽然没有添加糖,但因为是燕麦磨粉后制成,变得很好吸收,因此让血糖快速上升;调味燕麦片由于额外添加了蔗糖、水果粒、麦芽糖精等成分,含有的精致糖分不少。

进食燕麦前 宜吃甚么稳血糖?

除了实测不同加工度的燕麦对于血糖的影响,吴医生又测试了饮食顺序的影响:

饮食顺序对血糖的影响:⬇⬇⬇

进食顺序 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进食顺序 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进食顺序:特浓豆浆⮕玉米笋⮕薄燕麦片
进食顺序:特浓豆浆⮕玉米笋⮕薄燕麦片
饭后血糖上升了90mg/dL,比单吃薄燕麦片上升更多
饭后血糖上升了90mg/dL,比单吃薄燕麦片上升更多
进食顺序:鸡蛋⮕特浓豆浆⮕ 玉米笋⮕薄燕麦片
进食顺序:鸡蛋⮕特浓豆浆⮕ 玉米笋⮕薄燕麦片
饭后血糖上升了42mg/dL
饭后血糖上升了42mg/dL
先吃固体蛋白质后再吃燕麦,血糖变化更稳定
先吃固体蛋白质后再吃燕麦,血糖变化更稳定

 

 

进食燕麦片前宜吃甚么?

1. 进食顺序:特浓豆浆、玉米笋、薄燕麦片

  • 空腹血糖:80mg/dL
  • 饭后血糖:170mg/dL,上升了90mg/dL,比只吃薄燕麦片升幅更多

2. 进食顺序:鸡蛋、豆浆、玉米笋,次后再吃薄燕麦片

  • 空腹血糖:81mg/dL
  • 饭后血糖:124mg/dL,上升了42mg/dL

吴医生提醒,先吃鸡蛋等固体蛋白质后再吃燕麦,可令血糖变化更稳定。

防血糖波动 进食燕麦5大贴士

吴医生提出进食燕麦的5大贴士,有助令血糖更稳定,同时吃得更健康:

如何健康吃燕麦?⬇⬇⬇

吃燕麦建议
吃燕麦建议
改变进食顺序
改变进食顺序
钢切燕麦及薄燕麦片都可以当成原型的碳水食物,控制份量和顺序即可
钢切燕麦及薄燕麦片都可以当成原型的碳水食物,控制份量和顺序即可
先吃固体蛋白质,最后才吃淀粉食物,包括燕麦,比单吃燕麦时,血糖更稳定
先吃固体蛋白质,最后才吃淀粉食物,包括燕麦,比单吃燕麦时,血糖更稳定
也可选择更低GI值的食物,例如糙米饭、粟米、薏仁等
也可选择更低GI值的食物,例如糙米饭、粟米、薏仁等
慎选配料
慎选配料
调味燕麦片添加入了很多糖分
调味燕麦片添加入了很多糖分
如果想给原味燕麦加点味道,可以加一点无调味的坚果碎或可可粉
如果想给原味燕麦加点味道,可以加一点无调味的坚果碎或可可粉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类,对于血糖变动的影响不会太大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类,对于血糖变动的影响不会太大
饭后运动
饭后运动
餐后不要马上坐著休息,应去走动一下
餐后不要马上坐著休息,应去走动一下
或在餐后30分钟进行原地超慢跑
或在餐后30分钟进行原地超慢跑
饮食多样化
饮食多样化
收割燕麦时,可能会使用除草剂Glyphosate,这在国际被列为2A级致癌物
收割燕麦时,可能会使用除草剂Glyphosate,这在国际被列为2A级致癌物
但市面上购买到检测合格的产品,正常摄取量不会有健康疑虑
但市面上购买到检测合格的产品,正常摄取量不会有健康疑虑
饮食多样化,选择不同食物来源,不要大量地吃同一种食物就更为安全
饮食多样化,选择不同食物来源,不要大量地吃同一种食物就更为安全
寻求专业建议
寻求专业建议
燕麦含有丰富营养,例如水溶性膳食纤维,不用刻意去避免,可先询问医生或营养师意见
燕麦含有丰富营养,例如水溶性膳食纤维,不用刻意去避免,可先询问医生或营养师意见

 

 

健康吃燕麦5大建议:

1. 改变进食顺序:

  • 钢切燕麦及薄燕麦片都可以当成原型的碳水食物,控制份量和顺序即可,先吃固体蛋白质,最后才吃淀粉食物,包括燕麦,比单吃燕麦时,血糖更稳定。
  • 选择更低GI值的食物,例如糙米饭、粟米、薏仁等。

2. 慎选配料:

  • 好吃的调味燕麦片其实加入了很多糖;如果为原味的燕麦加点味道,可以加一点无调味的坚果碎或可可粉,因两者主要成分是油脂类,对于血糖变动的影响不会太大。

3. 饭后运动:

  • 吃完饭后不要马上坐著休息,去走动一下。
  • 或在餐后30分钟进行原地超慢跑。

4. 饮食多样化:

  • 农夫收割燕麦时,可能会使用除草剂Glyphosate作为乾燥剂,Glyphosate目前已被国际被列为2A级致癌物。
  • 不过,市面上购买到检测合格的燕麦产品,如正常摄取一般不会有健康疑虑。只需要多样化摄取不同食物来源,不要只大量吃同一种食物即可。

5. 寻求专业建议:

  • 燕麦含有丰富营养,例如水溶性膳食纤维,不用刻意去避免,可先询问医生或营养师意见。

延伸阅读:推介3种食物助降血糖/减肥/抗发炎

降血糖饮食
降血糖饮食
1. 三文鱼
1. 三文鱼
三文鱼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改善身体的慢性发炎。
三文鱼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改善身体的慢性发炎。
研究证实,EPA和DHA能够促进GLP-1(类升糖素胜肽-1)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糖和预防肥胖。
研究证实,EPA和DHA能够促进GLP-1(类升糖素胜肽-1)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糖和预防肥胖。
2. 秋葵
2. 秋葵
秋葵富含可溶性纤维,可以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和消化速度,进而减缓血糖的上升。
秋葵富含可溶性纤维,可以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和消化速度,进而减缓血糖的上升。
此外,秋葵还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例如类黄酮、维他命A和维他命C,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控制血糖。
此外,秋葵还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例如类黄酮、维他命A和维他命C,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控制血糖。
3.亚麻籽
3.亚麻籽
它富含Omega-3脂肪酸和膳食纤维。
它富含Omega-3脂肪酸和膳食纤维。
研究证实,如果连续食用超过12周,就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研究证实,如果连续食用超过12周,就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延伸阅读:营养师实测不同进食次序血糖变化 先吃菜/吃饭更好?

实测第1天进食顺序
实测第1天进食顺序
先后次序:水果、饭、蔬菜、豆浆、蛋
先后次序:水果、饭、蔬菜、豆浆、蛋
实测连续2天早餐进食同样的食物,且每种食物重量一样(图片来源:吴映蓉博士Facebook)
实测连续2天早餐进食同样的食物,且每种食物重量一样(图片来源:吴映蓉博士Facebook)
实测血糖纪录(图片来源:吴映蓉博士Facebook)
实测血糖纪录(图片来源:吴映蓉博士Facebook)
2种进食次序影响血糖变化,结果惊人(图片来源:吴映蓉博士Facebook)
2种进食次序影响血糖变化,结果惊人(图片来源:吴映蓉博士Facebook)
血糖变化:饭前血糖值98 mg/dL
血糖变化:饭前血糖值98 mg/dL
吃第1口食物不到20分钟开始,血糖先飙升再急跌,并跌至低血糖水平,之后才回升
吃第1口食物不到20分钟开始,血糖先飙升再急跌,并跌至低血糖水平,之后才回升
饭后血糖值93 mg/dL
饭后血糖值93 mg/dL
第200分钟血糖值103 mg/dL
第200分钟血糖值103 mg/dL
单看饭前和饭后血糖值,或以为血糖控制得很好
单看饭前和饭后血糖值,或以为血糖控制得很好
其实血糖剧烈波动如过山车
其实血糖剧烈波动如过山车
给胰脏极大负担,增患糖尿病风险
给胰脏极大负担,增患糖尿病风险
实测第2天进食顺序
实测第2天进食顺序
先后次序:蛋、豆浆、蔬菜、饭、水果
先后次序:蛋、豆浆、蔬菜、饭、水果
血糖变化:饭前血糖值95 mg/dL
血糖变化:饭前血糖值95 mg/dL
距离进食第1口的65分钟后:血糖缓缓升降,且没降至低血糖水平
距离进食第1口的65分钟后:血糖缓缓升降,且没降至低血糖水平
饭后血糖值105 mg/dL
饭后血糖值105 mg/dL
血糖变化较为平稳,代表胰脏有充分的时间好好处理血糖,因而较不易得糖尿病
血糖变化较为平稳,代表胰脏有充分的时间好好处理血糖,因而较不易得糖尿病

 

资料来源:初日医学 - 宋晏仁医师 x Cofit小吴 吴榛槿医师香港医管局

---

相关文章:

1种吃饭习惯恐致糖尿病 医生教饮食5招降血糖减肥

1种饮品是降血糖恩物 吃淀粉前喝更有效!医生揭最佳饮法

1种居家运动逆转糖尿病? 医生教正确做法稳血糖 每次应做几分钟?

饮燕麦奶会令胆固醇过高?4种「健康」饮品暗藏陷阱 恐致高血糖脂肪肝

医生列10大伤肾食物 燕麦片也上榜!头3位港人最爱吃 第1位不咸也伤肾

1种燕麦吃法令血糖飙升 医生推介5大食物降胆固醇 不用吃药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内容,请立即浏览「区区有申诉」活动专页,https://bit.ly/41hgS9E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