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权 - 9月的惆怅|教育现场

2023-08-29 15:00

时移世易,但教育事业具独特的使命与意义,以学生为本,设定政策的,用心办学的,认真教学的,从来都要面对各样的难处。9月炎夏未退,开学在前,校长及老师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学务教务及更要花上时间处理的学生们暑假后「上课症候群」,肉体与灵魂仍分离,开学礼,上课首周还是精神恍惚,教师要用心用情用理,召唤学生的真身回校。

中小学生年龄有差别,但对认真管理、教学专业的教育同工们,必须处理学生的「暑假症候群」,否则校政不能好好安顿,后果堪虞。9月,名副其实是学校的旺月,外界的相关民间教育团体,想向学校推介推动校外活动,9月免问。

近年来,9月对很多学校而言,更是要面对开班「点人数」的惆怅。如今,少子化乃至年轻夫妇根本没有生育的计划,导致人口结构性的下降,教育局近日以「为中学班级结构相关的配套措施」通函予全港,面对人口结构性的递减,作出用公帑的开班人数乃至开校的政策。

政策有几点,其一,叩门中一生,1班1人;其二,有3班的学校,初中收生连续3年达规定人数80%可开4班,反之,不足者,则只能开2班,而每校不能少于开设2班;其三,现时若少于1班者,教育局将按人口资助,直至中三便完结;其四,特别视学「良好」的2班以下、1班以上者,可获按班资助的「私立办学」;其五,设有学校合并奖励一次过拨款50万,编制教师保3年。

从宏观的角度看,人口结构性下降,公营学校收生政策要作出结构改变,是世界性的趋势,很多教育先进国家或地区,早要面对,香港也无法置身事外。

今年9月,学界特别惆怅。笔者想再重申,内地的家长,特别是大湾区的,不少仍渴望可到「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求学,特区政府各部门为何不与中央快谈详谈,让内地学生可有计划,配合政策,尽快取得「学生签证」,到香港上课呢?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8月29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何汉权 - 洞天福地|教育现场

何汉权 - 中国三个连体核心|教育现场

何汉权 - 基辛格密密访华的教育意义|教育现场

何汉权 - 「历史为胜利者而写」的信徒|教育现场

何汉权 - 毕业生对母校的3种表态|教育现场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