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贤 - 大学之道|青史札记

2023-09-01 12:13

每逢8、9月,又是大学新生迎新入学的季节。中学生从日程紧密的中学,步入「自由奔放」的大学,又应如何自处呢?

大学虽是自由,但却是「计学分、求分数」的。如果各位是经历文凭试,可能记得某一年文凭试便以林语堂的〈论趣〉作题目。林语堂引述李考克(Stephen Leacock)的文章,指其问某大四生今年选甚么课,学生回应指「掮客术」(商科,大概是教导如何作中介介绍生意)及「宗教」两课。因为他只欠这6小时,就可拿到文凭。林语堂故曰:「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

当年作为中学生,看到这段文字只当是趣谈,但经历4年大学,却觉得是无比真实及讽刺。只因不少朋辈,选课时最大考虑也是如何满足毕业要求,甚至笔者本人也免不了这般考虑。某些课成为学生热门,只是因为考官「松手」,容易获取高分。

谴责容易,但笔者更想指出的是,不论动机如何,治学最重要,如林语堂所说,还是发掘兴趣,有趣味自然有得着。如笔者专业是政治及法律,但在佛学、流行文化的选修科中仍然开拓了眼界。大学让学生留一些空间自由选课,便是让学生在自身专业以外,亦可吸收不同知识。朱光潜在〈谈升学与选课〉中指出,他最怕便是和书呆子谈话,三句不离本行,本行以外则毫无认识。大学生在自身职业发展以外也要多选课,尽力务求多方面的发展。

具体而言,便是在本科之馀,也要留时间给其他学科、兴趣。学一门语言、兴趣当然不错,在学会、宿舍等各处与人交流,学好与人相处也是相当重要。找到机会,便要参与交流活动,认识世界。大学之道,便是开启全人发展,成为知识分子的必经之路。


周正贤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成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1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周正贤 - 买书不如借书?|青史札记

张玮宗 - 历史带给我甚么|青史札记

周正贤 - 襄汉游记|青史札记

张玮宗 - 习史的理念|青史札记

周正贤 - 谁分真与假?|青史札记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