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莹 - 具备国际视野的教育所思|津中乐道

2023-09-04 17:22

为把握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培养学生成为心系家国、具备国际视野的新一代,笔者尝试以自身学校为例,列举国际化教育的4个导向。

语文教育:香港教育自小打好学生「两文三语」的基本功。学习中文、粤语与普通话,自有其生活实际需要,有助与全球华人联系。而学好英语是联通国际的第一步,但不仅止于此。我校举办外语班,鼓励年轻人学日语、习法文等,装备以不同民族语言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文化教育:组织境外交流活动,学生可豁目开襟,吸取各国文化精髓,如从东京科技探究之旅学习日本人的创意思维、从维也纳艺术考察团欣赏音乐之都的独特魅力。此外,我校同学亦于英国演出原创音乐剧《镜花缘》,学生藉此良机宣扬中华优秀文化,别具意义。

知识教育:学校安排学生与各地青年进行学术交流,如参加美国创意思维世界赛,亦将远赴法国参加联校合成生物学竞赛。这些赛事云集各国精英,通过砥砺切磋,令学生大开眼界。早前学生参加峇里岛生物多样性创新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就动植物生态交流见解,互相启发。

品格教育:中国传统道德与西方价值观念皆导人向善,将之糅合,有助年轻人进德修业。学生阅读《威尼斯商人》,感悟莎翁笔下的法理与情义,学习仁、约、诚、义之中华美德,培养守法精神。当然,年轻人应涵养宽宏大度之胸襟,抱持理解、开放、尊重、欣赏、包容态度看待多元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超级联通者。

香港年轻新一代,语文要畅晓、文化要精博、知识要广阔、品格要纯正,自能成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教育工作者定当互勉,为陶铸青年献一分力。


李伊莹
本栏由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校长撰写;本文作者为九龙真光中学校长及津贴中学议会主席。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4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叶志兆 - 阅读《心流》与教育|津中乐道

陈婉玲 - 与时代接轨的教育模式|津中乐道

张美美 - 中学专才教育 开拓青年上流新里程|津中乐道

司徒慧盈 - 多变世代下持守不变的初心|津中乐道

何家欣 - 坚毅迎接人生考场|津中乐道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