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权 - 基辛格密密访华的教育意义|教育现场

2023-07-25 16:39

中学文凭试的四大核心科目,「新扎师兄」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明年将进行第一次的公开考试,三大范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公开试考题如何设定,学界与社会各界都在拭目以待。因考绩只设「及格」与「不及格」,莘莘学子面对公民科,应对上是会较轻松、神情较自若。

从教学专业、师生互动的角度看,能轻松自若而又认真学习,从此路进,经过探索获取的知识,较应付紧张催谷得到的机械知识,两者之间,前者入心入肺的程度较深,恒温亦较长久。

公民科「『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的教育内容,回应香港、国家、世界连体核心,并由此发展的学习,是必须的。近日,100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得到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极高规格接待。缘何如此?公民科师生若就此互动探讨,能获取的公民知识,将是异常丰富,满有收获。

为何连中国国防部长也要接见今天只属一个美国普通公民的基辛格?或许,这可从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说起,当时他在美国的官职身分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50年国际风云色变不断,国家安全这回事早见端倪,只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于前25年,狮子山下政府与民间,都视国家安全如泡影而已。再一提的是,当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代号「波罗行动」又能表达甚么中西大历史、大时代,乃至文化大互动的意义?

习主席接见基辛格的时候,提及50年前周恩来总理已在同一地点会见风华正茂的基辛格,当中可以带出甚么多元的知识与思考的激荡呢?甚么叫大国外交?中国的传统待客之道、交友之道,怎样延伸至国家外交层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具有现代意义吗?今天,我国和平外交实践的意志有多大,往绩又怎样?「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这又与现在要尽洪荒之力、围堵中国之美国与欧盟假惺惺的「普世价值」强攻世界,分别又在哪里?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7月25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何汉权 - 「历史为胜利者而写」的信徒|教育现场

何汉权 - 毕业生对母校的3种表态|教育现场

何汉权 - 香港教师国史研修班四川行|教育现场

何汉权 - 教学评估与文明之间|教育现场

何汉权 - 泥土团|教育现场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