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芬 - 美术比赛能否让学生得益?|视艺师语

2023-08-24 18:01

「我得咗了!」这是学生赢到比赛的心声。

角逐能令人进步,再闯一城,需要面对更高的挑战和难度。在新学期开始,相信老师们都会藉着美术比赛来提升学生的自信。不过,原来比赛也有负面的一面。这一面当然是「落选了怎么办?」、「我的作品能退回吗?」

大家都深明胜负乃兵家常事,既然是比赛,有赢便有输。输在甚么?若能自我反思,可说是下次成功的关键,有此心理质素其实是要学习的。不服输的就会问:「究竟评判有何准则?」、「比赛是否公平?」

在一般人眼中,审美是主观的。作品未能合评判眼缘,便因而落选了,落败的心情绝不好受。「老师,我以后都不参赛了,我未能为校增光,又白花了许多时间在作品上……」难道这挫败的经验就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爱好?

家长送子女到画室学习本意是培育艺术兴趣,学习创作技能。有些画室为了竞争和发展,也特别着意参加各项美术比赛,这是无可厚非。若把比赛成为主导,那便是不对了!家长也为奖项疯狂,就更不应该呢!

想深一层,若能把坊间的美术比赛编排一下,好好运用来编配到校本视艺课程上,其实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在学习之馀又有丰富奖励,学生既不用花额外时间来应付比赛,作业又能变成代表学校的参赛作品。那岂不是一石二鸟?

在今天的学校视艺学习上,要配合国情教育,培养家国情怀,要认识社会世界观,要理解生命价值,更要配合教学思潮STEAM相关的比赛,相信早就向学校宣传了。视艺老师要拿出本领统整一下,把有益的比赛融入教学中,确定不会因比赛而弄至师生疲于奔命。

新学年即将开始,期望老师们能灵活善用美术比赛,令学生得益。

电邮:[email protected]


梁志芬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前会长及现任增补委员、资深视觉艺术科科主任。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8月24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陈伟邦 - 林风眠的艺术贡献|视艺师语

吴崇杰 - 缔造平台|视艺师语

陈丽森 - 我的世界.我的梦|视艺师语

吴崇杰 - 品牌与艺术|视艺师语

陈伟邦 - 濑户内海艺术畅神之旅(4)|视艺师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