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崇杰 - 品牌与艺术|视艺师语

2023-07-13 16:23

艺术议题总带来一些争议性,怎样才算是艺术?是否上流社会的玩意?艺术品的定义如何?价值如何界定?以上问题都值得深思。随着1917年杜象的现成物作品《喷泉》面世,打破传统艺术的观念,艺术的价值感和定位亦已重新审视。

早前,香港海面曾出现一片「黄潮」,荷兰艺术家霍夫曼继2013年后再带来两只巨型黄色橡皮鸭作品于维港上展出,上次展出一只曾录得逾800万人次观赏和打卡,今次展期虽较短,但亦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拍照,霍夫曼创作黄鸭的概念源于大家熟悉的浴缸鸭子。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现正展览「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展出卡地亚近300件自19世纪至今的精选珍品及文献,探索女性与珠宝间之紧密联系;中国美学与世界女性时尚潮流的影响,同时亦呈现中国艺术对珠宝设计之启发,工艺与选材的关系。展览开始时,坊间曾带来一些讨论:品牌珠宝与博物馆的关系。有关展期至8月14日,大家可亲临展场寻找答案。

谈到珍品与品牌的关系,近日拍卖场上流传一个超微型荧光绿色印有LV路易威登经典图案的手提包,体积比一颗粗盐粒还要小,需要利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终以近50万港元成交,据报道这件作品创作意念是讽刺有关品牌产品不断缩小,失去手袋之功能性及渐趋珍品化,而只留下品牌的象徵。该品牌成功之道为其功能性与品牌的工艺价值,据闻1985年打捞于1912年沉没之「铁达尼号」残骸中,发现其中一件物品就是路易威登旅行箱,打开箱内竟然发现内里物品没有被渗蚀,印证那些年品牌产品注重工艺性和实用价值。有关故事可见于香港海事博物馆。

现今科技进步,数码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对现代艺术的价值观亦要重新定位。近日热议的人工智能(AI)对艺术冲击很大,活于当下的我真的要放开胸襟,扩阔视野来迎接未来艺术新挑战。

电邮:[email protected]


吴崇杰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执委会成员、社区导师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艺术教育)。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7月13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陈伟邦 - 濑户内海艺术畅神之旅(4)|视艺师语

陈丽森 - 视觉艺术教师表扬计画|视艺师语

朱启文 - 欧游散记|视艺师语

吴崇杰 - 视艺学习的点滴(2)|视艺师语

陈伟邦 - 濑户内海畅神之旅(3):千住博美术馆|视艺师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